深度纸媒保卫战三大战场看纸媒突出重围

年全国报业用纸量下降18%,这条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布的数据再次掀起传媒界的恐慌。从广告产值来看,根据年10月由媒介智讯发布的《年1~9月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报纸广告刊登额降幅竟达34.5%。报业不景气,已非一日,但年愈衰。7月1日,有着近17年历史的云南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发行了期的湖南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有着30年历史的民生财经类报纸上海商报休刊……

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年纸媒转型最恰当不过了。

“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谋求转型,并卓有成效。

“悲”的是尽管业界普遍认可数字媒体融合才是报业转型唯一出路,但这条“普适”之路在年仍不清晰。

且看报媒在年的三大战场如何发力。

资本战场金子多,才能任性玩

年,资本运作仍被不少纸媒机构视为转型最为重要的一步。

与“唱衰论”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纸媒抓住了资本的助力,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盘活资产,从而推动自身的转型。由此看来,让“纸媒式微”的论断成为笑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冲击新三板,冷热交替

年,部分纸媒机构借助自身数字化转型产品亦或是数字化转型机构进行资本化操作冲击新三板,成为一股热潮。

6月,辽宁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公司辽宁北国传媒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

7月,由整合大众报业集团新媒体板块组建而成的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成立并在新三板挂牌;

10月,由天津广播电视台、今晚报、天津日报共同投入资金、信源组建的天津北方网新媒体集团正式登陆新三板;与此同时,郑州、合肥等城市部分由纸媒机构投建的新闻网站也积极筹划挂牌新三板。

越来越多的传统纸媒机构争相登陆新三板,试图通过资本与体制的博弈,实现上市目标。然而令人怅然的是,在挂牌后,不少机构遇“冷”。

在挂牌后的近3个月时间里,北国传媒和目前在新三板上市的另外四家主要的新闻机构成交量捉襟见肘。一面是报刊媒体们想要积极拥抱媒体市场,一面是惨淡的成交现状。冲击新三板,可谓冷热交替。

在媒体融合的风口上,新三板无疑为从传统纸媒转型而来的新媒体机构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成功的样本。然而,新三板毕竟不是点石成金的聚宝盆,作为新媒体集团,还必须拥有持续创业、创新的续航能力,才能实现持续性的增长与发展。

投资影视成为一大趋势

年,以浙报传媒集团为代表的不少纸媒机构完成了初步的资本积累,具备了在传统主业之外发展的实力。同时,传统纸媒原有市场的饱和使得大部分纸媒机构在该市场上的投入难以得到理想回报。两个因素相加,在中央不断推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利好政策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集团进军影视业的行为得到了鼓励。

盘点来看,年传统纸媒涉足影视业,谋求跨界转型不断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主流方式。

这其中既有投资国内知名影视制作企业的方式,如浙报传媒集团、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华闻传媒等;也有内部成立影视文化工作室的方式,如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还有采取版权合作、合作投拍方式的,如读者传媒将其拥有版权的文学作品孵化成影视作品,完成了对《武则天》等电视剧共计多万余元的投资,《新京报》与影视公司合作拍摄了《万物生长》等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报刊媒体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字作品,其中不乏能够进行影视改编的内容资源,经过合理的市场改造,形成影视圈的热门IP也不无可能。

用资本手段打造多元产业经营

整体而言,纸媒多元产业经营的概念虽然已经炒了很多年,但难以从根本上使纸媒脱离泥潭。可喜的是,在年,纸媒多元产业经营的内涵持续丰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纸媒的转型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通过资本手段向互联网进军,拓展经营领域。

例如,年,杭州日报报业团通过其上市公司“华媒控股”,实施资本运作、开展多项投资。华媒控股以“互联网+”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媒体转型升级和多元文化产业布局。包括出资2.04亿元控股上海快点文化传播公司,进军移动视频业务;与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杭州华泰一文化有限公司”,发展互联网广告业务;与浙商创投共同发起设立华媒泽商文化传媒产业基金重点投资新媒体、泛文化产业及信息技术结合相关领域。

第二,不少纸媒机构意图通过资本内部孵化的方式,鼓励员工尝试新媒体项目。

南有深圳报业集团成立报业集团媒体融合与数字产品实验室,出台集团《新媒体产品孵化运营管理暂行方案》,对新项目产生的收益实行“三三制”分配原则,在条件成熟时期望在新兴业务中实行员工控股。

北有《北京青年报》搭建起北青社区报、社区驿站和OK家APP三位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社区服务O2O闭环。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青年报的O2O布局吸引了阿里巴巴万元的注资,双方已于年5月达成合作意向,将在物流、O2O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目前,北青社区传媒推出的社区服务线上综合平台OK家APP估值已超过2亿元。

西有《华西都市报》实施“创客行动”,报社既做好资金支持,又提供制度保障:拿出50万元用于征集创业金点子活动;拿出万元和0万元分别作为创业培训和创业投资的专项资金。

东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投资万孵化资金创立“传媒梦工厂”,不断将互联网创业文化延伸到媒体内容领域,打造了一片创新的沃土。

内容战场内容强,才能重拳出击

当然,单靠资本运作并不能够成为报业转型的万金油。纸媒最引以为豪的内容性资产才是其一定时期内无法被复制乃至被取代的最主要原因。

年,不少纸媒都调整了内容生产模式、拓宽了内容分发渠道、强化了内容呈现方式。但是这些改变能否推动内容性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否为纸媒转型开拓出一片坦途?

采编策划,沿袭传统还是被迫调整

新闻写作机器人以及以大数据挖掘为支撑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在年表现得颇为热闹,其无论在写作逻辑还是叙事情感上都几乎颠覆了传统新闻的叙事模式和生产流程。重压之下,传统纸媒沿袭还是调整?如何调整?

1

持续深化内部采编机制调整与优化

相较于曾经那种行政色彩浓厚、分工层级感僵化的编辑部而言,如今的纸媒编辑部更具整合中枢的意味。报业内部新闻资源的打通、新闻审核程序调整都是大编辑部制的产物。

例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年成立的全媒体编辑部就是全媒体数字化的采编部门,全媒体编辑部由《广州日报》夜编中心、全媒体中心、音视频部以及大洋网等组成,主要承担新闻的组织策划、内容采集、信息集成、把关发布等职能,包括《广州日报》新媒体端的维护与更新,以及《广州日报》主要新闻版面的编辑工作,是集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中枢平台。

同时,《福州日报》也在年12月16日成立了全媒体中心,全新的全媒体采编业务系统可实现舆情线索汇总、采访在线指导、记者实时传稿“一体化”功能。其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将所有的文本、音视频采编素材纳入同一个发稿编辑系统,经统一处理、编辑,实现纸媒、网站、新媒体不同平台的发布。不难看出,要想敏锐洞察微妙需求、迅速行动,就必须将组织结构重心下移,将权、责、利向一线倾斜,从主编主任到一线记者。

2

内容生产方式再创新

除去之前老生常谈的通过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等渠道捕捉并且跟踪热点话题报道新闻的方式之外,年,众筹新闻也成为热点。

11月18日,沈阳晚报众筹新闻上线。该报以颇为诙谐的方式介绍了其众筹业务:“有个大事儿想找人调查调查,警察蜀黍太忙、私人侦探太贵;有个好事儿想找媒体表扬表扬,自己写忒费劲、求人写不值当……今儿个您来着了,遇到沈阳晚报——这都不是事儿!花个5元、10元众筹款,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全替您办喽!”该业务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14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