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胡同·第辑
又快到一年喽。
如果有10万块钱,咱能干点儿什么呢?什么?10万块钱?
现在10万块钱算个屁。买辆车吧,买不着好的;买房,搞笑呢?做个买卖,明摆着不够。
但是20年前,10万块钱就不算个小数目了。虽然说当年已有先富起来的人,但绝大多数的北京人,还在半停工的工厂混着,或者回家一个月拿两三百块钱劳保。紧接着下岗的风潮到来,10万块钱,哎,那也曾经是人们心里的天文数字啊。
整整20年前,年的元旦。这一天也许您记不清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一天北京晚报的报道上,找到些许当年节日的气氛。
从这一年元旦开始,电子贺卡悄然兴起,只是有条件用它的人实在不多。医院的专家,提醒孩子们不要大吃大喝,以免吃坏了肚子。呵呵,现在人们生活变化了,也不再指着过节大吃大喝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儿是,买车热已经到来。一方面是生活水平高,另一方面是社会上有“国家会限制个人买车”的传闻。于是,年最后一个月,全北京的机动车销量是2万辆。这个数字不大,但已是全年平均值的2倍。很多车型脱销,汽车检测场门口,排队超过20个小时。
老奥迪,当年30万啊。
还是年元旦这一天,北京晚报,刊登了一个整版的“讨论”,题目便是“假如我有10万元”。“假如”两个字,忠实地出卖了当时人们的钱包。拥有10万块钱,还是一件很“假”的事儿呢。
那当年的人们,都是怎么说的呢?别着急,咱们一个一个看。
北京人好侃,但愿我们今天侃的这个话题不是假话,兴许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许多来信说这10万块钱的感慨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用法自然也不一样,大家看看这版沙龙,也许会有更多的想法……
第一位王薇:精神消费
人,不能光追求物质享受,还应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才有意义。所以,我要是有10万元,将主要投入到自己和家庭的文化素质上去,比如:购买电脑、音像、有真惨价值的书籍等。如果时间和财力允许,我们全家一起旅游,一年去一个地方,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
今日回头看:旅游一年一次早已算不上什么,交通方便。至于电脑和音响,更是娱乐用品。当年我们可能认为娱乐与学习是难以合并的概念,而今,我们的学习、提升精神世界,早已融汇在了使用电脑、听音乐乃至旅游中。
第二位王国明:开书店
像戏迷似得,我是个书迷。古今中外的好书,都喜欢翻翻瞅瞅,有时竟着魔一般,闹出不小笑话来。眼下书店里边的好书,可称得上琳琅满目了,我只恨工资挣得太少,买不起那么多好书呀!我要有10万块钱,那就先花5万块,在北京西站附近开个书店,再花4万块买辆面包车用于运输图书,剩下的钱店里配部电话局用于联系业务。从此以后,书,我可以撒开了看;钱,也可以撒开了挣。既满足了精神食量,又使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遗憾的是:这只是个假如。真得靠自己去玩命干。
今日回头看:电子化阅读兴起,北京的大小书店一个接一个的关张了。开个书店干到今天,您不一定能挣大钱,没准还很苦恼地维持呢。
不过您当年若是把西站附近那门脸房买下来,倒是合算了,没拆迁就转租,足够养活一家人;若是拆迁嘛,更够了。
另外,当年您给电话留了1万块钱预算。难怪,当时装座机电话,手机入网费左右。而今,装电话大概是吧,手机入网费则已经取消。
第三位高克芬:买房
衣食住行,当衣食不愁,该考虑第三位。大杂院,一线天,有情趣,也多烦忧。冬天醒来,大人感到头疼欲裂,孩子站不稳,吐,我诊断:中煤气。街坊闻讯来了,医院;再瞧养的5只小鸟都躺在笼底,不仅打个冷战。夏天大雨中,拿块塑料布爬上房顶,发现别有景致:油毡、苫布、地板革……各家糊的花花绿绿。
十万块钱能买什么房还不清楚。拿两毛钱买肉的年代,只盯肥膘,很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1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