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放冰箱里去nbsp二三十

笑一笑,少一少。来自历史上的北京晚报。

首先是35年前的年10月的笑话。

全都有

妇女抱怨,家里有电视机冰箱,但冰箱里没什么东西。

有人逗闷子:把电视机放冰箱里。一放电影电视剧,就都有啦。

不知您看明白没有。从今天角度看,这个笑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说,买电器不理性消费,追求高档却忽视了其实用不着电冰箱的生活水平;其二,电影、电视剧里总是离不开高档食品,这些元素都成了吸引观众的必备了,也说明当时我们生活中缺乏这些物资。

接着是来自30年前的年10月的笑话。

健忘症

大夫不高兴。为啥?因为他花了一年时间治好了一个健忘症的病人,结果,病人出院的时候,忘了对他说谢谢。

这明显是讽刺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缺乏礼貌的问题。当然啦,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成,医务工作者缺乏无私大度的胸怀。

您愿意从哪个方向去理解呢?

河边对话

有人钓鱼。鱼竿外国的,鱼线外国的,鱼钩外国的,鱼饵外国的。

但是钓不着鱼。为啥?因为鱼是中国的啊。

笑话讽刺的是崇洋的行为。放在80年代大环境下,可以理解为,盲目引进外国设备技术,没少花钱,却并不符合中国市场需要,导致投资打水漂。

但是话说回来,国货当自强,说了很多年,很多场合还是干不过洋品牌。只是好在合资合作,很多洋品牌也落了个中国制造。

干净杯子

乐死。

俩人进冷食店喝牛奶。一个说,我要牛奶放糖。另一个说,我要牛奶不放糖,杯子要干净。

服务员端着两杯牛奶来了。他不问谁要甜牛奶,而是问——

“谁要杯子干净的?”

讽刺餐具不干净影响食品卫生的问题。

接着是来自25年前的年10月的。

敲竹杠

外地人在北京,公园里,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老太太。赶紧道歉,但不行,老太太家人上来,“拿钱看病。”

给10块,人家不干,最后给了20块钱。

人家没说这敲竹杠的是不是北京人,但恐怕当时能这么欺负外地人的,也只有北京人了。

额,多说一句,然并卵。呵呵您琢磨去吧。

危险的旅途

公交车上,挑担背筐拿斧子的都往上挤。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北京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矛盾。甭管北京人是否欺负外地人,反正外地人始终在往这里来。

最后是来自20年前的年10月的。

上厕所

饭馆里吃饭,穿着西服拿着大哥大的父亲,让孩子到旁边桌子下面方便。

这就是素质。

标签全一样

这边卖西瓜,那边卖铁锅。怎么标签全一样啊?

当年产品质量差,伪劣商品多,有个负责任、产品好的厂家,赶紧贴个标签。但这个做法很快被普及,赶上糊涂的老百姓,看见标签就以为是高档品。

话说如今,阳澄湖还没开捕,大闸蟹就都挂着







































白癜风是怎样得的
白癜风怎么会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1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