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晚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开创中国生物芯片新纪元为题,整版报道了博奥生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程京院士在过去几十年为之奋斗不止的“芯路历程”和产业报国的赤子情怀。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脚步,深入了解程京院士如何以诚挚初心开创中国生物芯片新纪元。
档案
程京,医学生物物理学家(生物芯片方向),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程京主要从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缩微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和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健康管理相关研究。他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了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实现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线配套仪器的国产化。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枚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藏有80多万个基因探针,能预测13大类,近种疾病……这枚神奇芯片里,还凝聚着一位中国研发者的全部心血。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一个开创了中国生物芯片新纪元的人。
程京身上有许多标签——除了是生物芯片领域的工程师,还是闯入商海的清华大学教授,同时还有博奥生物集团总裁等多重身份。每天,程京的生活被教学、科研、会议、访问等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而他,则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在接受记者采访前,程京刚刚参加完一个重要会议。接受采访之后,他又马上要飞往外地出席一个论坛。
高考志愿抹去的“医学”
成为个人事业最显眼标签
年,程京出生在一个医学氛围浓厚的家庭,学医成了家人对他的期望。程京的童年,在大西南的凉山深处度过。当他第一次乘坐火车驶出大山时,机械文明的庞然大物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激荡起懵懂少年的梦想。程京立志要造火车。16岁那年,他参加高考,偷偷把第一志愿改成了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机车电传动专业,并如愿以偿。
毕业后,程京被分配到铁道部资阳内燃机厂,从事绘图设计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令他感到枯燥乏味。“我非常热爱我的专业,可在当时的环境下,我的工作完全不具有创造性。”感到离自己心中的梦越来越远,不甘于平庸的程京,毅然选择了转行。年,他离开了内燃机厂。
那时,恰逢西南政法大学正好要建一个全新的司法鉴定中心,急需理工科人才。于是,程京选择到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工作。不久,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家教委送到英国史查克莱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修,接触到当时全球最前沿的DNA指纹鉴定技术,开启了与生物的不解之缘。
在与基因技术的亲密接触中,程京发现了很多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很快进入了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对于导师指定的“DNA指纹鉴定新策略”博士课题,程京飞速完成了所有研究内容,成功拿到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英国申请获批了两项专利。
从电气到化学再到分子生物,程京什么都学到了一点儿,但总感觉自己“四不像”,学得不精。为了将来的发展,他开始寻找一个能把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领域。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程京看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要求应聘人员“本科学工程,研究生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更好,并愿意从事生物芯片研究”。这让他眼前一亮。最终,程京以“完美契合”的条件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此迈入生物芯片研究领域。
之后的几年,程京潜心所从事的工作,在研发方面小有成就,并与团队研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厘米见方的超小型集成化生物实验室,该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当年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所引用。“自己经常会和朋友半开玩笑,兜兜转转十几年,早在高考志愿书上就被我抹去的‘医学’二字,最终竟还是成为我‘江湖世界’里最显眼的标签。”
用自己所学为祖国服务
回国开创中国“芯”纪元
世纪之交,程京在海外工作的同时也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1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