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哪来我们的祖先是谁中国科学家揭秘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的祖先是谁?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家族搬迁?

又怎样不断融合成为一个个新的族群?

这是古人类研究学者一直专注的领域。虽然考古发掘的材料能够提供一些信息,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古DNA材料,我们对东亚人的“基因历史”知之甚少。

图片:视觉中国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该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成果论文,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了中国史前人群遗传与演变历史,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 近年来,与东亚毗邻的东南亚、西伯利亚等地的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迄今为止,东亚,尤其是中国南北方分别作为稻作和粟作农业的起源中心,史前人类基因组的相关信息所知甚少。为解决这一问题,付巧妹团队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福建龙岩及漳平市博物馆、山东考古与文物研究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内蒙古文物与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共同开发的具有关键作用的古DNA技术,成功捕获测序中国北方山东、内蒙古及南方福建、毗邻亮岛和锁港等地11个遗址25个年至年前的个体和1个年前个体的基因组。这为大时空框架下研究东亚古人群,尤其是现代人的迁徙与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这也是首次针对中国南北方人群开展的时间跨度最大的系统性古基因组研究。在中华民族探源方面,研究发现中国、东亚主体人群连续演化是主旋律,中国南北方古人群早在年前已经分化,至少在8年前南北人群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即已开始,年前出现强化趋势,至今仍在延续。   研究数据显示,大概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群的迁移和融合继续对东亚人群产生影响。南方以距今-年的锁港、溪头村、昙石山等遗址13个个体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群表现出与东亚北方沿海人群具有基因上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双向的,南方人群遗传成分也向北影响。   研究观察到,现今的东亚人群,不管是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同时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以黄河沿岸的山东人群为代表)和古南方人群成分(以福建与台湾海峡岛屿人群为代表),但古北方人群成分影响更为广泛。该结果表明人群的迁移,包括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人群之间的互动融合,以及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以北人群向南的大量迁移,基本构成了现今东亚南北方人群的基因组成。   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演化历程差异较大。在约年前农业出现以来,欧洲人群不断受到近东农业人群及欧亚草原人群等外来群体的大换血。也就是说,外来人群一直在重构欧洲人群遗传信息,对现今欧洲人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南北方人群虽早在年前已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连续的,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来人群的影响,迁徙互动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各人群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航

监制:王然编辑:张杨推荐阅读注意!下周一起北京地铁加大安检力度头顶鸽声不断,脚底鸽屎一片!一张会员证竟成扰民挡箭牌方便了!明起北京公交地铁“一码通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11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