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检察官教你防范非法集资

文章来源

2月27日《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张宇)“同志们可能会说,你看,哪些是非法集资,司法解释说的很清楚啊,怎么还会有人上当受骗呢?”今天上午,在丰台区搜宝商务中心,来自丰台检察院的检察官刘亮,给社区群众上了一堂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普法课,主题是《非法集资的识别与防范》。

近日,最高检新闻办主办“今天我当班”采访体验活动,今天上午,这一活动来到丰台检察院,第一部分就是普法课进社区。上午9点,离开讲还有半个小时,已经有不少社区居民来到了现场。

有案例才是好的普法课。接着自己提出的疑问,检察官刘亮通过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例,说明为什么人们会受骗。听到有案例,台下的听众纷纷放下了手机,抬起了头。

第一个案例讲“高息诱惑”:老张头被48%的年利率所诱惑,尝到一点甜头之后,便投入百余万元,结果养老钱血本无归。第二个案例讲“名不副实”:小李被“高分子技术开发的投资公司”的名头所吸引,把和女友结婚用的30万元投入其中,没想到两个月之后,这个高大上的公司人去楼空。第三个案例讲“鱼目混珠”:喜欢研究理财的小张,在网上发现了一家自称“有本市房产担保”的P2P理财平台,结果20万元打了水漂。

“及时报警,及时报警,及时报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千万不要觉得丢人。”讲完案例,刘亮接着讲解了参与非法集资之后应该做的事情,投资人要保存投资证据,如宣传材料、投资合同、银行转账记录、收款单等。

刘亮还特别提醒,发还赃款,需要在法院判决以后,统一进行。“这段时间内,需要投资人相信司法机关,耐心等待。”

“是不是返利没那么高就安全了?”刘亮刚讲完普法课,就有一位女士举起了提问的手。

“可以这么说,不存在一个固定合理的返利区间,高返利意味着高风险,是陷阱的可能性也大,但是低返利也不意味是安全的,特别是承诺保本保息的,更要警惕,关键还要看投资机构的资质。”刘亮回答。

“那我看很多机构有资质啊,注册资本那么高。”刘亮话音刚落,一位男性听众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很多投资者和我说,他看投资机构的营业执照写着注册资本是10亿啊,自己投个10万算什么啊,肯定没问题。我提醒大家,注册资本并不等于实缴资金,有的可能只是认缴资本。”

推荐阅读

●《检察日报》

北京市人大代表雷达建议:拓展未成年人检察的品牌力量

●《检察日报》

“今天我当班”栏目:电话回访失足少年

●《检察日报》

用黑客技术刷出天价余额——北京海淀:一嫌疑人因盗窃罪被批捕

●《检察日报》

北京:为首都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4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