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汤治平家乡的刺荆花朗诵周佳蓉

《家乡的刺荆花》

(美文)重庆文/汤治平诵/周佳蓉

每到春三四月,在家乡广袤的林间山野、路畔沟坎,青枝绿叶间蓬蓬簇簇盛开的细碎白花,远望去如绿海卧伏的朵朵浮云团团银浪,那便是家乡的刺荆花。

较之华丽的牡丹、高雅的玫瑰等名花奇葩,刺荆花实在是一种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的山中野花。无论怎样贫瘠的土地,只要有一茎活的根须,刺荆花就能生发出细嫩柔韧的枝条,竞相横斜,攀援成蓬蓬勃勃葱葱茏茏的一片。那看似细柔的枝条上列生出整齐细密的三角形针刺,每一片绿叶簇拥着一串花骨朵,或三二枚,或五六朵,只需一夜和风暖雨,清秀淡雅的刺荆花就会自下枝至顶梢,盈盈然次第开放。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在大巴山深处刺荆花围绕的家乡小学教书多年。刺荆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十几个快乐的单身汉就成天陶醉在清馨芳馥的花香里。暖融融的阳光下,嘤嘤嗡嗡的蜜蜂飞来飞去。我们踏着刺荆花护拥的小路去家访,带领学生在刺荆花香的沐浴下写生、春游。放学后,我常常独自揣着书本,寻一处静幽的花荫,坐躺在芳草萋萋的闲花落英间,吐纳着满世界的花香,在朦胧的阅读思想中醉迷地睡去。那无边的花香,水一般浸透全身,将五脏六腑濯洗得空灵明净,袅袅的香气自每个毛孔逸散而出,便是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吧?我突然明悟了巴山少女不施脂粉依然香艳秀丽,惹人一见即生亲近之意的缘由了。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乡野女子,不正是汲取了山精水灵、日光清气才出落得如刺荆花般清香宜人的吗?

刺荆花平凡但不低贱。谁要是想任意攀折,据为己有,它就会用尖利的刺栅护卫尊严。我们那时常常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付出双手被密密的尖刺划扎出道道血痕的代价,折取含苞待放的花枝,插放在窗台上盛满清洌山泉水的瓶中,以充实我们清贫寂寞的生活,给单调的长夜添加一缕梦幻的花香,现在想来是多么无情!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却灿亮着一束带血的刺荆花和两双童真的目光,每当想起它们,我的心又不禁漾满阵阵甜蜜的春潮……

那是一个暮春的星期天,我去离校30里外的白云峰给两位被野蜂螫伤的学生补习功课,返校途中遇上暴风雨,浑身湿透,回到学校就高烧卧床不起。第三天早晨,我刚放下药碗,披衣靠在床上备课,两位伤愈复课的学生来到床前,将一束带露的刺荆花插在案头花瓶中。学生说,他们知道老师病了,寻遍了几座山梁才在最高峰采到这几枝尚未开放过的花枝,希望老师能在花香里早日康复。我下床捧起花束,发现两片花瓣呈红色,忙拉过学生的手来,看见小东和小玉细嫩的手上有几道被刺扎破的伤口,结着黑红的血痂。我一把将他俩揽在怀里,抚摩着他们那沾满草屑的头发,一股暖流倏然涌上心田……多么朴实可爱的孩子啊!

一晃离别家乡二十多年了,却总忘不了那云铺浪涌般盛开的刺荆花,忘不了那一束饱蘸着童心稚爱的带血花瓣。我曾经将一株连根挖起的刺荆花移植在异乡居室的阳台,悉心地浇灌呵护,最终还是憔悴地死去了。我想,它一定是因思乡心切而叶殒香消吧?是啊,倔强坚韧的刺荆花,温室怎能滋养它鲜活地成长呢?它的根只有扎在家乡广阔的山间野谷才能生命青翠花期永驻。风雨愈烈,刺荆花愈加枝繁叶茂,花香浓郁。刺荆花,所取极少,所予甚多,立身瘠土,默默奉献美丽的花香,居香不自傲,坚贞不可辱,这不正是巴渝人的真实写照,不正是一代又一代传播知识花香的山村教师的精神风骨么?

作者风采简介

汤治平,重庆巫溪人。现供职于中船重工重庆船舶工业公司。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江北区作家协会理事。在《神剑》《鸭绿江》《时代文学》《重庆文学》《散文百家》《笠诗刊》《当代小说》《西部》《三峡文艺》《嘉陵江》《金佛山》《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重庆晚报》等数百家报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余万字。出版诗集《花开向故园》(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集《记忆巴渝》(中国文联出版社,)。本刊特邀专栏作家。

朗诵嘉宾简介

周佳蓉,教育工作者,新疆朗诵艺术协会会员。《最美作家》纯文学平台特邀嘉宾主播。

主编(中国)

最美作家,一生只为您守候!

主编邮箱:rocinchina

qq.







































白癜风医院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8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