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秀画说中轴线,你未曾见过的老北京

来了您呐(点上方)里面请~

梁思成先生曾感叹:“一条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想认识北京这座城市,就该认识一下北京城的中轴线。

明清两代,北京城最为夺目的亮点,便是由一条清晰有力的“轴线”贯穿内外双环的城墙与城门,又以中轴为主线,向东西两边扩展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中轴区域。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及空间分配,都以此中轴线为依据,南北引申、一贯到底,形成了北京城雄伟的气魄和独有的壮美。

北京人都知道北京中轴线的南端是永定门。从永定门开始向北延续,第一个最有特色的地方当属天桥。

梁思成先生弟子、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题字

天桥篇

天桥因曾有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桥得名。后来桥址不复存在,仅作为地名保留下来。《天桥一览序》中写道:“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作为解放前老北京民间艺人卖艺的聚集地,天桥一直以独特的京味儿杂耍技艺而闻名。

请横屏观看,点击图片可放大

提到天桥艺人,北京人一定会想到赫赫有名的“天桥八大怪”,他们或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或相貌奇特,言语怪异。“八大怪”并非只有八个,而是按年代顺序分为三拨。

“天桥八大怪”第一拨:

出现于清末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请向下滑动观看

穷不怕

穷不怕原名朱绍文。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上场前,带一副竹板,板上分别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满腹文章穷不怕”;下联是“五车书史落地贫”。这是他的自我写照,穷不怕的艺名即由此而得。每天上地开说之前,他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他常撒的一副对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

醋溺膏

又名处妙高。本姓长,山西人,以说笑话、相声为主,同时善唱山西调的俚曲村歌。他的绝活是学鸟叫。他学的各种禽鸟鸣声惟妙惟肖,如入鸟市一样。

韩麻子

韩麻子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他口齿清楚,说话伶俐,相貌怪异,很能吸引观众。他向来不开口向观众求告,而是双手叉腰,往场中一站,眼睛向四周围一瞧,观众知道他是要钱了。因此有了一句歇后语:“韩麻子叉腰——要钱”。

盆秃子

盆秃子的外貌特征一是秃头,只鬓角有些头发;二是走起路来一拐一拐,颇似《八仙过海》画中之铁拐李。他表演是拿一大瓦盆,用一双筷子打击瓦盆的不同部位,发出高低不同的声响,敲成各种声调,随口编唱曲词,抓哏博人哄堂一笑。

田瘸子

田瘸子身体壮实,擅长练杠子。他幼年练单杠时摔下致残,故称他田瘸子。虽然一条腿坏了,仍练出一身硬功夫,最拿手的是用两个指头支撑,在杠子上拿大项、倒立,颇似武术名家的二指禅功,堪称一绝。

丑孙子

丑孙子姓孙,长得丑陋,故得了“丑孙子”的浑名。他也是说相声的,但以扮怪相为主。他拿手的节日是大年初一演“出殡”,一个人模仿出殡的场面。借此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鼻嗡子

鼻嗡子又叫“打马口铁壶的”。他鼻孔里插两根竹管,能用鼻气吹出曲调。腰里悬一个洋铁壶,手拿一小棍打击,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同时嘴里和着竹管的曲调、铁壶的拍节唱小曲。看鼻嗡子表演时那忙乎劲儿,就能逗人一乐。

常傻子

常傻子的真功夫是砸石头,石头是大条岩或鹅卵石。常傻子先运足了气,把石头搁在凳子边上,再找准地方,只听得“啊~啊”两声,手掌劈下来,石头应声砸碎。常傻子还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

“天桥八大怪”第二拨:

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

请向下滑动观看

让蛤蟆教书的老头

老头身穿长袍,举止斯文,上场时带一大、一小两个罐子。将大罐口打开,嘴里叨念着:“到时间了,上学啦!”从罐里爬出一只大蛤蟆,跳到铺好的木板上,俨然像老师上讲台。老头又拿出小罐打开,嘴里喊道:“上学了,先生都来了,学生怎幺还不来上课!”只见从小罐里依次跳出八只小蛤蟆,面对大蛤蟆蹲成两行。老头又喊:“该念书了!”这时大蛤蟆叫一声,小蛤蟆随着齐叫一声。一叫一答,像教书似的。过一阵,老头说:“该放学了!”小蛤蟆先起来,依次爬回小罐。大蛤蟆等“学生”都进罐了,才慢悠悠跳入大罐。驯兽、驯鸟司空见惯,驯蛤蟆却罕见。老头之后,再无此项表演,他的技艺可算空前绝后。

花狗熊

花狗熊是河北定兴人。他以黑墨涂面,用大白粉画眼圈、鼻梁、嘴唇,头上戴假小辫,再加上胖墩墩的五短身材,样子活像个狗熊,故得了个“花狗熊”的外号。由于他们装扮奇特,吸引不少观众。

傻王

傻王生得粗壮高大,常带笑容笑,一副傻呵呵的样子,因此人们称他为“傻王”。他是练硬气功的,主要表演压石、开石、断石。他有三个拿手的节目:一是大石压在胸上;二是用指断石,观众画记号,画哪儿用手指断哪儿;三是以胸碎石,石碎而胸无恙。

志真和尚

志真和尚一副僧人打扮,主要练硬气功。他有一只大铁锤,运好气后用它使劲捶打自己的前胸。只听胸口“砰砰”有声,但他神态泰然自若。练完后,他开始向观众推销自己的丸药。

耍金钟的

耍金钟的道具是一口用水银擦得像镜子一样亮的铜钟,几幅贴在木板上、不成比例的画在弧形的铜钟表面上映出来会变得正常。他再转动铜钟,画上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车船、水面都“活动”起来。但正常比例的在铜钟前就会又瘦又长。在那个时代,人们都觉得新鲜有趣,所以有很多围观者。

赵瘸子

赵瘸子是练杠子的,幼年练功导致残废。他以一条半腿在杠子上,手脚灵活、腾上翻下做各种动作,如“单手大顶”,“噎脖子”,“燕子翻身”,“哪叱探海”等,变幻多端。

程傻子

程傻子也叫狗熊程,主要表演驯熊和顶碗。他驯熊表演钢叉,翻跟头,直立行走,与人摔跤等。当时耍狗熊的人少,北京人看着觉得新鲜。他有时还表演顶碗,顶在头上做出各种倒立、卧鱼等高难惊险动作。

老云里飞

老云里飞原名庆有轩,又名白庆林。他原是京剧演员,他的“跟头”在空中翻转一圈落地,京戏舞台上称之谓“云里翻”。他演唱时既没有服装、盔头,也不化妆,只有一顶用纸烟盒糊的帽子和一件大褂。一个人扮演几个角色,连说带唱,表演夸张滑稽,很受欢迎。

“天桥八大怪”第三拨:

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请向下滑动观看

焦德海

焦德海是穷不怕的徒弟,深得其师的艺术精髓。被广大观众尊为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一。他说相声不使怪脸,没有夸张表情,可是但是甭管他说什么段子,观众听了以后都得乐。他所说的相声段子,大多数是他自已编出来的。

云里飞

本名白宝山,是“老云里飞”白庆林之子,艺名毕来风。他以“滑稽二黄”著称(以打诨、出洋相的形式演唱京剧)。“滑稽二黄”系“云里飞”独创,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怪。

大金牙

大金牙本名焦金池,河北河间县人。据说得罪了当地恶少,才来到北京表演拉洋片。因为嘴里露出一颗大金牙,故得了个大金牙的外号。他是拉洋片中资格最老、观众最多、唱功最好的民间艺人。

大兵黄

大兵黄本名黄才贵,山东人。因当过兵,都叫他“大兵黄”。他长得人高马大,一脸络腮胡子,靠骂大街招揽客人推销他的自制药糖。他骂军阀、贪官污吏、贪财好色之徒。平民百姓听着解气,天天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故药糖生意也很好。

拐子顶砖

都说“天桥把式光说不练”,而这个一条腿膝盖下截掉的拐子正相反:光练不说。无论是炎夏寒冬,他每日都赤裸上身,跪在那里,头顶一百多斤重的一摞青砖。他身前地上压着一张纸,上写“拐子要钱,靠天吃饭,善人慈悲,功夫难练”。

沈三

沈三原名沈友三,在名师指导下成为技艺高超的摔跤名手。一九三三年,沈三在南京全国运动会摔跤比赛时得过冠军,还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此外,沈三还表演气功,常表演的有双凤灌耳、踢砖等节目。

赛活驴

赛活驴原名关德俊。他有个驴形道具套在身上。两条腿就是驴的后腿。握住两根木拐的双手就是驴的前腿。他妻子关金凤化妆骑在驴背上,打着竹板,唱着莲花落子。表演声情并茂,身形惟妙惟肖,被大家称为“赛活驴”。

蹭油的

蹭油的叫周绍堂,东北人。以兜售他自制的去油皂为生。从他面前走过的人,只要衣服上有油渍,他就拉住用去油皂沾着唾沫往下擦油渍。边擦边念叨:“蹭呀,蹭呀,有油蹭蹭就干净呀……”被他蹭掉的油不要钱。

※未完待续,请







































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8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