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政永居权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北京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一直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口岸。今年春节刚过,针对中关村人才试验区又出台20项政策,主要解决外籍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等问题,多项举措为中国首创和先行。此次改革将允许外籍人才换发多次入境有效访问签证;外籍人才可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在申请永久居留方面,在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车政策的基础上,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通过直通车申请。

  外籍员工可换发多次入境签证

  27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委市政府会同中组部、科技部等中央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   此次改革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四方面提出20条举措。这些政策多项为内地率先提出。

  中新社报道,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此次改革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共有5条政策,涉及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证,主要解决“进得来”的系列问题。

  考虑到赴京的外籍专家学者及中关村企业分支机构的外籍员工主要以短期签证入境,每年需频繁办理各种手续,程序较为繁琐,这次政策创新将允许他们换发多次入境有效访问签证,为外籍专家学者到中关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交流访问提供便利。

  为方便外籍人才来华居住和生活,新政提出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享受外籍高层次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待遇,可通过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的程序,申请永久居留,实现了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全覆盖。

  对赴京探望亲属、洽谈商务、开展科教文卫交流活动及处理私人事务的外籍华人,可签发5年以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对在京工作、学习、探亲以及从事私人事务需长期居留的外籍华人,可按规定签发有效期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

  北京《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曦介绍,北京市创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直通车机制,在海淀中关村大街设立了中关村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这个大厅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个公安部在地方设立的永久居留的服务窗口,办理时限缩短至50个工作日,办理时限也是全国最短的。

  新政还为来京外籍人才随迁外籍子女来华就读提供出入境便利,允许其凭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证明函件,向北京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学习(X1)签证,入境后可按规定办理学习类居留许可。

  外籍专家可任科研机构法定代表人

  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共有6条政策,主要是解决“留得下”的问题,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方面实现了突破。

  北京《新京报》报道,此次新政提出,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籍专家作为候选人被提名政府科学技术奖。对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才,在中关村可担任新型科研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同时试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外籍雇员管理方式和体系。新政还支持在京从事科研工作、并将知识产权在京落地的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并可提名市级科学技术奖项。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开放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领域,有利于更多外籍人才发挥作用,深度参与北京市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指出。为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此次改革还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降低外商投资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京发展等政策。

  建国际人才社区打造类海外环境

  此次改革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共有4条政策,主要解决“干得好”的问题。比如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举办国际人才大会等相关措施。此外,为了更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在海外建立10个联络处,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海外联络处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把中国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广泛宣传到海外,另一方面积极跟海外相关人才建立联系,掌握更多信息,对接国内的需求。

  《北京晚报》报道,为鼓励国际人才在中关村兴业发展,新政提出取消“中外投资者成立3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要求,允许外资直接入股既有内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更多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京发展,对招聘国际高端人才业绩突出的,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陈蓓补充介绍,“两取消,一提高”是亮点。第一个取消指的是,国际化人才机构现在即办即注册,三年的限制性条件取消了。第二个取消指的是取消了对投资主体的限制,原来在国际化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上,投资主体本身也得是人才中介机构才行,现在多元主体均可投资。一个提高指的是提高外资在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比例,从49%提高到70%。

  为了让外籍人才“融得进”中国社会,此次改革在提供好服务保障方面,提出包括外籍人才住宿登记简化、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在保险保障方面,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设计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推出更多他们需要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

  翟立新称,下一步将根据相关政策落实需求,进一步在外籍人才集中的区域再建立相应的服务窗口,让这些窗口能集成市级相关部门的服务事项,包括建立跟公安部服务大厅的联通机制,一站式受理外籍人才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为让外籍人才更好地在北京发展,今年北京还将加强国际化人才社区的建设。初步布局是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昌平未来科学城、新首钢地区四个地方建立国际化人才社区,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为外籍人才提供一个“类海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到北京真正安居乐业,参与到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中来。

  外籍人才在杭州创业资助最高达1亿元

  为吸引外籍人才赴华,中国多地近期出台了相应政策。

  中新社报道,浙江杭州27日召开人才工作新闻恳谈会,介绍了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意见、建设一批“名校名院名所”、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等人才新政。新政提出,特别优秀的外国人才项目来杭创办企业可“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人民币,下同)资助。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9万人、外籍人才1.5万人,共有外国人注册(担任法人)的企业余家,连续七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委、市政府近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键表示,该意见重点围绕外国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创新提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

  其中明确规定,外国人才携项目来杭创办企业,符合杭州产业发展导向的,经评审给予20至万元不等的创业资助,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

  而在生活补助方面,新政规定,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外籍人才可享受硕士每人2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的一次性生活(或租房)补贴,优秀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

  另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道,浙江省外国专家局27日对外透露,从3月1日起,浙江将启动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省外国专家局将承担全省外国人才资质确认职责及相关管理工作,并审核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外国人才可凭该函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有效期为5年至10年、可多次往返的外国人才签证,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将获得有效期相同、可多次入境的相应种类签证。外国人才签证将采取全程在线、立审立办的方式,大幅压缩审核、审发期限,外国人才资质确认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高端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签证申请最短可在申请次日获得签发。

  深圳住房可以租抵购青岛机关或现洋面孔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1月,中国公安部、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召开会议,正式推出“上海出入境聚英计划(—)”。年将首批推出三项出入境新政:一是为顶尖科研团队中的外籍核心成员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即授予顶尖人才自主推荐权,为其组建科研团队提供支撑;二是允许“双自”和“双创”外籍人才兼职创新创业。即突破外国人只能在一家单位工作的限制,为外籍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为全球外籍优秀毕业生来沪发展提供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即外籍优秀毕业生,凭毕业文凭即可直接申请2年期居留许可;连续工作满3年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即可申请永久居留。

  广州《南方日报》12日报道,深圳(楼盘)市近日印发《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在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方面,从实施更优惠的人才住房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外籍人才签证和工作便利度3个方面提出了16个政策点。比如针对人才反映强烈的住房问题,提出探索实行人才住房先租后买、以租抵购等4项举措。

  去年11月14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发布会称,将进一步落实人才签证政策,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将会拥有5至10年的多次往返签证;进一步放宽部分港澳台及外籍专家参保缴费年龄限制。

  中新社报道,广州市政府2月11日出台意见,支持和鼓励外籍学生和毕业生在广州创新创业,对“双自”区域(即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就业创业的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公民同等享受市科技创新创业各项扶持政策。此外,按薪金水平分层次给予高层次人才奖。

  《青岛日报》5日报道,山东青岛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外籍雇员聘用管理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管理服务机构招聘和使用外籍人才。

  另据昆明云南网报道,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部署,云南将于3月1日起全面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今后,符合条件的外国高端人才将可获发5至10年有效、多次入境、每次停留天的人才签证,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将获发有效期相同、多次入境的相应种类签证。

  此外,《南京日报》报道,自2月1日起,江苏正式实施7项出入境新政,包括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省人社厅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籍华人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苏南5市工作,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等。

▲年6月16日,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正式启用。图为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首批获得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士合影。新华社

  20.22万美元!上海外籍人士年均收入列全球第四

  汇丰27日发布其最新一期“全球移居人士调查”报告称,在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年均收入达20.22万美元,仅次于孟买、旧金山和苏黎世,位列全球第四。

  调查显示,外籍人士对移居上海之后的收入水平感到满意,因为与全球移居人士平均近10万美元的收入水平相比,年收入是其两倍之多,并且远高于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东京等亚洲主要城市的水平。

  随着上海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企业纷至沓来,也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外籍人士工作和生活于此。本次调查中,移居上海的外籍人士从事教育业和金融业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8%和15%,紧随其后的是制造业(12%)。

  多元的文化生活也让外籍人士比较容易地融入这座都市。以学习当地语言为例,有六成受访者表示正在学习或者已经会说中文,这一比例在亚洲受访城市是最高之一

赞赏

长按







































新媒体运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jj/9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