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去导师方汉奇先生家看他,这是我成为方老师学生以来的习惯,而每年此时,他一定会在家。尽管此前他还在国外与儿子或女儿一家团聚,但9月10日前,他一定会回到北京。每年9月人大新闻学院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总会出现他的身影,有很多年,他都会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向每一代跨进新闻传播领域的新人们送上他的教诲与期待。他不需要事先写任何讲稿,源自燕京大学新闻系的人大新闻学院的历史、传媒业的最新动向、新闻传播的历史使命与新的机遇、挑战,都由他条分缕析地娓娓道来,虽然他语气平缓,但听者却深受震撼。
而每个新学年的开始,都意味着他的新一批博士生入学,他总会在家里迎接每个新入学的博士生,并用照片记录这样一个时刻,而他用来记录的相机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今年已经改成手机自拍。
年9月,我进入人大新闻学院第二学士学位班学习,我们正式上课的第一周,一头银发的方先生就出现在我们新闻史课堂的讲台上。在中学时,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存在于枯燥的历史事件、人名、地名中的碎片,因为害怕背历史,我选择了理科,但是,方先生的课让我用一种新的眼光认识了历史。唐代以来的中国新闻史,在方先生的口中,成为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新闻史的发展脉络,藏在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和人物里。方先生不仅记忆超人,而且尤其擅长旁征博引,在主线索中,不断地通过各种“超链接”进行话题的延伸。但最惊人的是,无论链接有多远,他最终都会回到主线索上。
方先生课的内容不仅是丰富的,也是厚重的,而这无疑源于他深厚的学术积淀。他曾说,“做学问如果没有纵深的储备,那就如同单线防御,一点突破,全线崩溃。有了纵深,你在课堂上戳着,才能胸有成竹,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忘了一个不要紧,还有别的顶着。”
年12月,当人大新闻学院90级校友、《北京晚报》记者张鹏准备再次采访方先生,在他们班同学的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