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虽然已经立秋,但当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连续的高温天气,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秋老虎”。想要对付“秋老虎”应该怎么做?
“秋老虎”发威
需警惕热射病
“秋老虎”发威,首先要警惕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阳光中的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此时热量积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如果高温下有人昏迷,或者高烧持续不退,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躲“秋老虎”
不能总贪凉
遇上“秋老虎”,闷热难耐。这样的高温天气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通风和降温。有条件的人可以选择去一些气温较低的风景区避暑。
不过,高温天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当在室内感觉到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出现头昏眼花、四肢发麻、恶心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时,应首先想到是中暑的先兆,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浴,头敷湿毛巾等,如仍不能减轻症状,甚至出现高烧、呕吐等表现,医院急救。
遇“秋老虎”
学会饮食调节
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多,胃肠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常常会出现营养失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现象。所以,高温天气的饮食尤其要以清淡松软为宜,且不能吃得太饱;食物搭配方面,要保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注意补充维生素,同时不能忽视谷类、豆类和瘦肉的摄入。还可以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同时,要养成科学喝水的好习惯。
一是学会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最好能饮用含有0.2%左右盐分的水。
二是大渴勿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
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四是早晨起床时先喝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午睡也能
对付“秋老虎”
赶上闷热“秋老虎”,睡觉也能对付它,不过,这是提倡积极休息。在保证身体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当的锻炼。
午睡要科学合理,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尽量避免在走廊、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随遇而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顶风午睡”,更不适宜趴在桌沿或靠在椅子上“直立午睡”,这些姿势对人体健康常常“弊”大于“益”。
《北京晚报》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是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