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松献一代诗坛新锐黑马

近日,由博客中国等组织承办的“--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结果揭晓,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4个多月的线上网络评选和线下专家投票,胡适、郭沫若、艾青、徐志摩等中国老一辈重要诗人进入“影响中国百年诗人百强”。评选活动中,当代诗坛一批新人脱颖而出,荣膺“百名新锐诗人”称号,中国当代诗人、“五美诗歌”倡导者柴松献名列榜首。

柴松献,笔名老希,70后人,生于河南省郏县一偏僻山村,大学毕业分配至老家做一名公务员,为诗歌梦想毅然辞职进京寻梦,在多家媒体先后从事记者、编辑、主编、总编工作,后创办商会和五美诗社,现定居北京。

柴松献17岁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骚动的青春》、《妹妹你是水》、《做一个巨人》、《宇宙之鹰》、《穿越灵魂》、《信念》和长篇小说《涅槃》。中国著名老一辈诗人贺敬之、李瑛早在柴松献20余岁时就亲笔写信鼓励其诗歌创作,已故著名诗人雷抒雁、韩作荣、张同吾、李小雨都和他有深厚的情谊和交往,从不同角度肯定他的诗作。最新诗集《信念》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赢得了在海内外诗坛上享有广泛影响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的高度美誉,亲自题写书名并做序言,诗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首发式。《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美中时报》等主流媒体均刊登诗评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财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美中时报》《中国作家》《诗选刊》等中央大报和权威文学刊物等也竞相选登其诗作。

据柴松献介绍,他爱上诗歌是在他刚考上高中时遇到了他诗歌生命中的恩师、班主任赵新正老师,年轻的赵老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思想活跃,善于沟通,在晚自习的时候常常与同学们读诗唱歌。他发觉柴松献有志做一名作家,便送他一本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集。柴松献如获至宝,课余大段大段背诵,尽管不太理解诗中的意思,但这对他以后从事诗歌创作打下了深深的基础,他发誓未来要做“中国的雪莱”。

《雪莱抒情诗选》整整伴随了柴松献的高中一年级,高二又背诵了很多唐诗宋词以及普希金、泰戈尔等人的名作,他的诗歌天才在高三才有所显露。

柴松献高中时期学习成绩很好,曾名列文科全年级第一,他的志向是北大,抱负是出国,理想是干番伟业。

就在这时,班上一个美丽的女孩走进了他,从此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荡起了一波一波的浪花。

他慢慢开始记起了诗歌日记,一年下来竟写了两本,高三那年在报纸上报表了处女诗作《美的真谛》,一下子成为校园诗人。诗歌赋予他美好的希望,从此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喜欢写诗也让他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年高考他没有考上梦想中的北大,去了省内一所普通商业院校。“不过我还得感谢她,虽然我因她失去了北大,但她也造就了我的诗歌才华。”聊起经年往事,柴松献已淡然若水。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乡政府做一名普通干部,除了工作就是写诗,后来他的诗作在一次全国十五家省级以上媒体举行的诗歌大赛中获得银奖,这极大鼓舞了他的创作热情,两年后他又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诗集《骚动的青春》,经市县新闻媒体一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

不久,柴松献给县委书记写信毛遂自荐,希望能调到文联工作,愿为振兴全县的文学事业而奋斗终生。柴松献很快从乡政府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工作之余勤奋创作,创作进入到高峰期,接连又出版了《做一个巨人》和《妹妹你是水》两本诗集。在此期间,著名诗人、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李瑛在住院期间的病床上曾回复柴松献信件:看到你们年轻朋友的成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柴松献看望李瑛老前辈时一起交流诗歌

年,柴松献应邀参加了中国诗歌学会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诗会——北京迎春诗会。在开幕式上,诗界元老贺敬之、牛汉、郑敏、屠岸、朱子奇、蔡其矫,中国作协领导陈昌本、吉狄马加以及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在主席台上依次就座。据张同吾介绍说此次参会的在京知名诗人除会长臧克家高龄不便、副会长李瑛因病住院外,其他基本到齐,真可谓星光灿烂、群英荟萃。

“当我和贺老站在一起合影留念的时候,顿有一种自豪感,好似自己也成了诗坛巨人。”柴松献说,“来京之前,我根本没想到能见到贺老,也根本没想到能让他老人家和我合影并题词,这大大超过了我的期望。”

在研讨会上,柴松献的发言振聋发聩:对当今的诗歌我是有看法的,无病呻吟的居多,故弄玄虚的居多,玩味深沉的居多,晦涩难懂的居多。究其原因,我自认为这跟当今诗人一味追求语言的奇幻无常、一味追求意境的光怪陆离而忽视了鲜明突出的主题、忽视了深远的思想境界、忽视了读者的承受能力有关。所以我认为诗不在故弄玄虚,而在通俗易懂;不在高深莫测,而在简单明白;不在无病呻吟,而在情真意切;不在玩语言游戏,而在思想境界。难道当今诗歌真的是完美无缺了吗?难道当今诗歌真的是成熟的经典了吗?难道当今诗歌真的是无懈可击了吗?难道当今诗歌真的是如火如荼了吗?难道当今诗歌永远是写给学者、教授、诗评家的吗?难道当今诗歌永远与中下层读者无缘吗?还是谦虚些吧!还是不要那么夜郎自大吧!还是多查找自身的缺憾吧!不要光为自己的作品辩解!不要为诗坛遭受冷落寻找客观理由!不要把下里巴人的东西看成低贱!我们要为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去感到耻辱!我们要为没有给读者奉献出真正撼人力量的精神食粮感到不安!……他的发言引起了在场无数诗人的惊叹。

自从在北京开完全国诗会后,柴松献的心灵起了巨大的变化。他感觉他应该到北京发展,北京名家云集,北京才是他大展才华的梦寐之地。在矛盾了两年之后,他决定出走县委,去北京边打工边创作。

正好在这年春节过后上班头一天,他意外地收到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来信,上写“松献同志”收。他又惊又喜,惊的是他和文化部没有任何瓜葛,怎会收到这样一封来信?喜的是上面称呼挺亲切,省去了姓。赶忙撕开一看,竟是诗坛老前辈贺敬之寄给他的千禧贺卡,上写:“松献同志:新春愉快,创作丰收。贺敬之”

这是中国文联特意为贺老定制的别具一格的千禧贺卡,上面印有他的头像及其主要著作的封面。

柴松献十分敬佩贺老这种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品格,他和贺老只是九八年北京诗会见过一面,随后寄给贺老《骚动的青春》和《做一个巨人》两本诗集,就没再联系过,谁知别后两年贺老竟还想着他。

面对贺老的新春贺卡,柴松献感慨万千,早已对官场深恶痛绝的他禁不住失声痛哭:还是贺老关怀文学青年的成长啊!

柴松献看望贺敬之老前辈时,贺老对他的诗集《做一个巨人》和《宇宙之鹰》非常赞赏,《做一个巨人》一书还收有贺老和他的合影和题词

年春,柴松献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情感,毅然踏上赴京征途……

北京人才济济,在这里未必就更有前途。柴松献知道,他性格孤傲狂放,遭遇坎坷在所难免,但他来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的,来北京就是为了文学创作,为了圆他的作家梦。

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为此他被中介骗过,介绍的公司不是做直销就是变相拉广告,他还曾去酒吧面试但没通过,在街上跟人卖图书三天一本也没卖出去……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曾有慈祥的老人在黑夜的大街上安慰他,也有老总看过他的诗集打电话鼓励他“千万莫失掉锐气”……

在那位好心老总的指点下,他去登报求职,很快一家报社联系了他,北京终于向他展开了笑脸。

工作后,他白天在杂志社编稿,晚上回住处坚持写作,写着写着,泪水常会不自觉留下来。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再苦再压抑是自己选择的。当时工资不高,他经常更换住处,地下室、远郊平房、集体宿舍都住过,有时钱接济不上,甚至能吃一周的方便面来维持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创作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滴血的双脚/在沙漠里跋涉/每走一步都印下深深的足迹……如火如荼的生命呵/默默忍受着艰辛和嘲弄/是为了人生的尊严//不过/饱尝了风雨沧桑/一个不屈的信念在分娩/搏而无憾尽管平淡……

他的第一部反腐长篇小说《涅槃》就是在这样饱受磨难的环境下完成的,后经著名作家、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负责人张胜友的极力推荐才得以出版。

小说虽然出版了,张胜友也亲自作序,但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在全国并没有太大反响,这对呕心沥血数年的柴松献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他从此放弃了走职业创作的道路。

凭借自身能力,柴松献成为一家商业杂志的主编,他开始不断接触商界老板、社会名流和政府要员,地位不断攀升,事业不断扩大,逐渐脱离了刚来北京的困窘,甚至办起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自己的杂志,还担任商会的重要职务,在北京扎稳了根。

事业蒸蒸日上,梦想坚守依旧。柴松献始终没有忘记他的诗歌,他一直对诗歌有着如痴如醉的迷恋。他每天坚持早起,研读大量中外名师名篇和古典诗歌,背诵《诗经》《离骚》、《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创作了一批融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为一体的“五美”诗歌。

保育钧、张胜友、雷抒雁、李小雨、杨匡满、大卫、石厉、李晓华为柴松献诗集《宇宙之鹰》举行首发式

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歌珍藏版《宇宙之鹰》,并在富丽堂皇的北京财富公馆举行了大型诗歌音乐朗诵会,被业界誉为“开启了中国现当代诗人开创个人诗歌音乐朗诵会的历史”。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雷抒雁在朗诵会上致辞:“有了梦想谁都了不起,老希(柴松献笔名)从农村到大都市,他的脚印是诗行,也是标点,他用诗歌的翅膀飞翔,生活是大海,诗歌则是老希出海的船,也是他远行的帆。”“柴先生给蓬头垢面的诗歌以荣誉、以尊严,让她精神焕发,让她流光溢彩,了不起!”

柴松献诗集《穿越灵魂》在中国作家协会会议大厅举行研讨会时诗歌专家留念

年10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他的诗歌精华版《穿越灵魂》,中国诗歌学会在中国作协会议大厅举办了该诗集的研讨会。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韩作荣曾对该诗集评价:“老希的诗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乡情与爱情交织,生活与生命辉映。他的诗既有丰沛的激情,也有对命运理性的思考与感悟。”李瑛也亲自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为柴松献题词:诗歌是诗人的生命。著名诗人李小雨、杨匡满和一代学者乐后圣都为该诗集作序,给予高度评价。

吉狄马加、梁鸿鹰、邱华栋、刘方、王宝生、中岛、张来民、汪文忠、夏赶秋为柴松献诗集《信念》举行首发式

年5月,他的自我解读诗集《信念》由作家出版社隆重发行,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首发式和研讨会。这本诗集由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书名并作序,吉狄马加认为:“当代中国诗歌界正需要唤起一种新的激情,在复兴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中,在文化强国的历史背景下,整个社会呼唤理想与激情,呼唤生命创造力,以推动当代诗歌的发展,创造新的诗歌高潮。松献恰逢其时。”新颖的是,《信念》诗集中每篇诗作都配上了作者写作背景解读,容易理解和传播,目前诗歌界还没有诗人这样做过,也许这更有助于诗歌的弘扬。

谈起自己如何走上“五美诗歌”道路,柴松献说:“我写诗断断续续20多年了,一直在思索诗歌兴盛衰败的原因。刚开始写诗时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模仿看到的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感觉分行就是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能把感情发泄出来即可。但写着写着又不满意了,感觉新诗太自由散漫,没章法可循,如果不分行,就像散文一样。后来接触到新月格律派领袖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感觉他们的诗歌耳目一新,诗意浓,有创意,纠正了诗歌散文化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又感觉闻一多的诗歌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太死板,完全豆腐块式,非常限制灵感的发挥,妨碍创作的积极性。后来又接触到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冯至、穆旦等象征派、现代派诗歌,感觉他们的艺术价值很高,但他们的诗歌以晦涩为主。而现今诗坛流行的主流诗歌为了和世界诗坛接轨又一味模仿西方的象征主义、后现代主义,更加晦涩难懂,脱离了大众,以致读者尽失,所谓的读者都是‘诗人’,失去了写诗的意义。”

柴松献曾陷入了很长时间的迷茫期,一直在痛苦地深思诗歌的发展方向问题并努力突破。“小时候常常背诵古诗,高中时尤喜欢唐诗宋词,不仅仅被里面的古典意境所吸引,更被那精致的完美形式所惊叹,真是内容和形式的绝佳结合。平时我总喜欢把唐诗和宋词放在床头,那日翻着翻着,忽然想,中国新诗的发展,是不是就缺少完美的形式呢?论内容,中国新诗丰富多彩,精湛绝伦,绝对可与西方诗歌媲美,可为什么百年新诗就一直呈现不了‘盛唐气象’呢?中国新诗的发展为什么不借鉴唐诗宋词的优点而总是跟在西方诗坛的后面呢?越是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作品越容易流传于世,西方的象征主义是解决不了中国的新诗的!”

他开始探究新诗的产生和发展。所谓的新诗,主要是舶来品,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地反封建,否定旧诗歌,盲目地“横移”西方诗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大白话就行,以致无节制的诗歌泛滥成灾,毫无形式可言。好在新月派注意到了这种缺陷,但最终因成就卓著的新月派旗手徐志摩的不幸早逝而后继乏人,逐渐淡出诗坛。二是表现在年后的台湾诗歌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当代诗歌。台湾地区的诗歌由于政治因素,基本全盘西化,大量借鉴西方诗歌技巧。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闭关锁国,排斥西方文化,诗歌主要是以歌颂为主的革命诗歌,表现手法单一,思想视野贫乏,所以改革开放后当西方诗歌如波涛滚滚涌进时,诗人们如获至宝,于是“朦胧诗”和后来的“新生代”诗人都争相继续“横移”,而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丢弃一边。其实西方诗歌很多也是讲形式的,但因语言特点不同,往往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容易翻译,而形式一经翻译,就大相径庭,失去了原文特色。这也是中国新诗往往只注重西方诗歌内容、表现技巧而不注重形式的原因。如果把西方善于运用的象征、隐喻、暗示、通感、意象等艺术手法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之美结合起来发展新诗,也注重结构、节奏、韵律等,把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那么中国的新诗肯定会有闪闪发光的那一天的。

柴松献综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诗歌前辈的观点,认为要想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新诗,必须从中国的古典诗歌里汲取营养,同时还不能排斥西方诗歌的现代语言和技巧,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完美结合,这才能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新诗体,因而他总结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一是要语言美。中国诗歌自古都很注重语言的锤炼,当代诗人更应注重语言的锻造,注重语言的“陌生化”。诗歌毕竟不同于其它文体,语言要“生动、明了、精炼、纯粹、准确、富有音乐性”(著名诗人彭燕郊语),更要有新意,要有起伏,要奇特,要出人意料,不能让人感觉平平常常,似白开水没有味道。要想达到这样的出其不意,可以借用西方诗歌善用的象征、借喻、隐喻、转喻、暗示、通感、嫁接、置换、联想等。当然像中国古典诗歌里有些朴实、简洁的语言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要根据诗歌题材和内容而定。

二是要意象美。中国古典诗歌最讲意境,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的营造。从实际上看,不论是中国古典诗歌还是当今西方的现代派诗歌,凡是卓越的诗歌,无不讲究虚实结合,讲究斑斓多彩的意象,意象是诗的精髓。有了意象,诗歌才会含蓄蕴藉,如梦如幻,避免直抒胸臆的浅白,滋生丰富多彩的意境。意象要不断创新,不能陈旧,否则产生的诗歌就不会有艺术感染力。

三是要思想美。现在诗坛都流行个人写作,但写诗不仅要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6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