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文脉盛薆来有传承
——房山作家协会主席刘泽林做客薆来讲小说创作
9月17日,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薆来小院终于邀请到房山文联副主席、房山作家协会主席刘泽林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文学创作的大课。国家高级美书师、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烙画艺术非遗传承人艾秀琪老先生,燕山文学协会秘书长、燕化物装中心办公室主任范建民,《燕鼎》杂志副总编、泽林老师夫人赵恕东,史家营乡妇联主席、文联副主席张秀娟,薆来小院名誉院长栗景鸿、张寿江、赵思敬、张丽娇、李克新等老师,以及从市里、良乡、燕化各处赶来的文学爱好者共计31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薆来小院是一个文化沙龙、文化小院。是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玩耍、不断提升自己的小小场所。一群又一群热爱文化的学生,一位又一位热心小院建设与发展的老师相聚在这里,老师们无私地传道授业解惑赠书送物送文化,学生们快乐地学习取经交流拜师交友长知识,把休闲时光过得丰富多彩、文化味十足。
泽林老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建立小说创作的根据地”。开讲前,他先为薆来汇总了几个特点:一是薆来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二是薆来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状态、生活追求,三是薆来已成为一种精神的皈依。他希望薆来小院能够自己注重提炼,做好文化自觉、文化传播的大事。泽林老师建议小院建立一个薆来艺术馆,将各位老师送给薆来的书籍、书画等宝贵财富,妥善保存,留存众多老师、艺术家的艺术轨迹,梳理薆来小院文化脉络。同时,泽林老师还为小院带来三个礼物:一是《小城故事》、《归去来兮》、《槐殇》等几本泽林老师自己的书以及《燕都》《燕鼎》两份杂志,二是今年10月份《燕都》杂志将大篇幅刊登一篇由院主志芳主写的关于薆来小院的文章,向大家推介小院,三是明年一月份《燕鼎》杂志将请栗景鸿老师主笔,为薆来小院撰文,系统梳理薆来小院的文化脉络。
如此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一出,小院学员们兴奋地鼓掌致谢。
拥有33年工龄的泽林老师,编辑龄就达到了25年。他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同年到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1986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先后在《青年文学》、《广州文艺》、《海燕》、《厦门文学》、《青年文学家》、《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等30多家报刊上发表小说80多篇,作品屡有获奖并多次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权威刊物选载。出版有小说集《龙骨山下的故事》(与人合著),长篇小说《归去来兮》、《槐殇》、短篇小说《小城春秋》。1989年入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1990年入中国微型小说学会、1992年入北京作家协会,现任房山区文联副主席、房山区作家协会主席,作者名录被多家文学辞典收入。
针对小院学员多数是一些已经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实践者,无须从小说如何写等基础话题讲起,泽林老师直奔主题,开始了本次座谈。泽林老师讲到,小说创作的最高技法是无章法无技法。不过,前面要有一个有章法的过程,依章法创作是原始,中期后要努力放下章法,无须过多讲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应当建立“小说创作的根据地”。以房山地区为例,房山是革命老区,仅十渡便可为一支部队一个政权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土壤,令其生存发展。文学也一样,建立自己的文学根据地,是作家生存的土壤,文学创作上取之不尽的源泉,是环境的体现。首次提出“房山文学根据地”一说的,是北京日报刘小川编辑,八十年代,房山文学出现建国以来的第一高峰,刘小川写了一篇文章《北京文学的西南现象》,细数了当时房山文坛的一些作者,比如王刚(北斗)。提到房山文学布局,不得不提的人有三位,一是王凤梧老先生,荷花淀派,地域色彩、文化背景鲜明。凸凹先生,90年代末期开始,房山北沟地区色彩浓厚,具有长操、河套沟山区特色,地域文化符号凸显。再有就是董华老师,北沟文化入口坨里地区,北沟浅山地带,《京西草木》系列地域色彩鲜明,非常有代表性。“系列”一词一提出,也引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引颈细听。
泽林老师的纯文学作品追求唯美,时代背景、地域特色鲜明,房山老城及周边地区便是他的文学根据地,是他文学创作的范围。泽林老师讲到,每个人的文学根据地都不同,根据地狭小,文学的生存空间便小,因此,不但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空间,建立自己的文学根据地,还要拓展自己的文学根据地,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模式中,写出有自己独特背景、有味儿的好作品。
志芳听了泽林老师的授课,感觉豁然开朗,一直纠结于胸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之前她一直觉得自己身处城乡结合部,既没有广袤农村、开阔原野生活的经历,写不出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字,也没有大城市生活的经历,写不出都市的繁华与快节奏。自小生长在房山城关的她,常常觉得小小房山县城没有可下笔之处,而自己写的那些小说,完全没有地域色彩,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根基,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听了泽林老师的课,才知自己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学根据地,同时,也知道了即便是一个小小县城,也可成为非常好的文学创作空间,建立自己的文学根据地——泽林老师就是土生土长的房山城关人,而且与志芳一样,是西街村人!志芳说,真是有一种打通血脉的感觉。
行知对泽林老师讲到的“系列”一词,感觉收获最大,让她知道了文章该怎么去写,向着哪个方向去写。自己以前写文章都是东一篇、西一篇的,不成体系,没有系列,写完这篇不知下篇在哪。听完泽林老师的课,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她也非常佩服范建民主任,这次燕化大检修,他推出了系列报道,非常有气势,而且理出了大检修的脉络。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向各位老师学习。
燕山文学协会秘书长范建民讲到,“根据地”、“系列”这两个词对他启发很大,有了一个突破。对于小说创作,明确了景物、人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思想服务,微小说实际操作控制在千字左右即可。
刚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朱工朱大佑》的周振权老师说,听到泽林老师讲“最高技法是没有技法”时,心中一震,希望能够深入讲讲。另外,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写小说,没有章法,但从编辑角度,对章法上是否有要求?
泽林老师讲到,章法为写作服务,是必要的,但过了这个阶段,就要想办法忘了它。章法、技法不是不要,而是在构思阶段,真正落笔写时,章法技法便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表达什么。一般编辑对章法不会有太多要求,更看中的是内容与思想,还有个人喜好。
小院志愿者李娟讲到,现在网络小说风行,但看后都不知道在说什么。都是复制粘贴,没有创造。有根据地,有土壤,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丽娇老师谈到,“根据地”解决了自己一个问题,她出生地在齐齐哈尔,四川成都、北京都生活过,没根据地,写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章法,没系列。今天的讲座对她帮助很大,要建好根据地,在今后做节目、搞创作时,做好主线。
思敬老师拿出了《北京作家辞典》,里面第75页就是泽林。思敬老师建议大家写小说,关键要看自己心中的主题,要熟悉自己的根据地,把根据地建成大本营。谈到“主题”,思敬老师说,主题遮的越深,小说越成功。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熟悉各个阶层的生活,穿越于其中,来去自如,主题都隐藏于其中。他以《房山农民画》中老师扫雪为主题的那副油画为例,讲到评论家与作者有一定审美差距,作品写出来就不属于你了。谈到作家孙犁,在包的书皮上写文章,形成新的文体“书衣文录”,以及晚年不再写小说,而是研究竹刻小言,他建议大家写小说,要打造成学者型小说家。
爱书人栗景鸿老师说,泽林老师的小说用现代手法、语言去写,隐喻、暗喻运用熟练,有些还属于意识流,主题藏在其中,不让你知道,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慢慢体会。注解完刘主席的小说,栗老师把自己非常珍爱的《普希金诗集》及四本《杨绛文集》送给了小院,他说杨绛先生具有博雅的知识,宽阔的文人胸怀,对文学质朴的爱。谈到房山文学根据地,栗老师提到了“传承、热爱、依赖”这三个词,给大家展示了国立台湾故宫博物院版的《高克恭研究》和陈延杰注、商务印书馆版的《贾岛诗注》,都是房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又晒出了珍藏多年的3辑《房山文艺》,他说今天刘主席的讲座令他非常感动,他不会忘记传承,也感谢刘主席对他的帮助。万千感受,栗老师概括为一首小诗:燕都有燕鼎,大房一青峰。京西文脉盛,奥室诗风成。薆来书声雅,小院总关情。
星城二里写作小组组长李克新老师说,今天得到志芳的盛情邀请,聆听了刘泽林老师精彩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做为燕化人,我们的根据地就是工作生活了四、五十年的燕化、房山,我们对房山的了解太少了。我们写作组有二位已是耄耋之年的成员,有年过旬20年身患4种癌症的女教师,她爱人照顾多次起死回生的她和二个孙辈,有身患尿毒症每天腹膜透析三次的老兵,有到美国探亲每天拍照撰写《赴美日记》发回祖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每个人都有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笔耕不缀。燕化公司原总经济师郭玉辉来小组,被大家追求梦想的正能量感动,立刻申请加入我们。我们也得到言石读书会赵彦伟会长志芳副会长的大力支持,得到赵思敬张丽姣夫妇的全力帮助。目前已出纸版《共读共写美丽家园》文集7辑,编入小组文友原创作品篇,46.8万余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振权老师15万字的长篇小说《朱工朱大佑》,真实展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心路成长的历程,写出了一个普通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喜怒哀乐。想请教刘主席,周振权老师的长篇还有小组其他老同志的作品要不要,有没有可能正式出版。现在最大的问题一是有待于学习提高、有待于名师,二是苦于没有更广阔的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小组老同志是文学爱好者,是文学梦想的新兵,希望得到房山作协、言石读书会和薆来小院年轻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泽林老师当即表示,让克新老师把文稿发给他看看。
著名画家艾秀琪老先生非常低调,来之前不让透露,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来学习、来听泽林老师讲课的。艾老先生说,今天的感受特别深,可以做美术学习的典范。文学与美术是相通的,都要解决“基地问题”。艾老先生将自己带来的一批画册送给小院,并对创作构思进行了分享。座谈会后,他受邀泼墨作画题字,很多朋友都得到了珍贵的墨宝,欣喜异常。
恰逢当日是泽林老师生日,志芳从网上查到这个信息,悄悄定制了生日蛋糕,她说,老师为大家奉献精神大餐,大家为老师送上祝福,献上物质大餐。
薆来小院志愿者朱惠芳发白癜风怎样治疗好郑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