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情缘黄伯云祝福晚报quot身

他是一个整天都在奔跑的人,与世界上最硬的材料打交道的人,为此,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汗水,而长沙晚报是他这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忠实见证者。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我家里一直订阅晚报,好多年了”

年7月25日,酷暑时节,烈日炎炎。下午3时,记者来到了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在一间小会议室里见到了黄伯云院士。当日是周六,这位年近七旬的科学家没有休息,正在和同事讨论项目验收的问题。等了不一会儿,黄院士便推开接待室的门,笑着和记者打起了招呼:“你们热不热啊?我们到隔壁去聊吧,凉快些!”这已是记者第四次见到这位科学家,但和他“零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黄院士平易近人的语气、亲切和蔼的笑容,一下子就消除了记者的紧张感。

△年,黄伯云率领团队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该奖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

“坐坐坐,我给你们倒茶。”黄院士热情招呼我们入座后,记者首先送上了当天的长沙晚报。黄院士眉头微蹙、眯起眼睛,拿着报纸看了一会儿,笑着说道:“这份报纸我桌上就有,我家里一直订阅晚报,好多年了!”随后,记者送上了第二份礼物——黄院士的相册以及装有照片的U盘。“这是您在鑫航机轮项目开工仪式上发言的照片,这是您参加科学宣传活动的时候,这张是参加科交会的时候,我们的记者也记录了下来……”作为黄院士的“粉丝”,记者如数家珍般给黄院士介绍。黄院士惊喜地说:“这很棒啊!很棒!你们真的用心了。”而记忆力很好的他对每张照片的时间地点都记得非常清楚。

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上晚报

说起晚报,老爷子瞬间就想起了自己何时与晚报结缘。“我当年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你们的记者就采访了我,那应该是我第一次上晚报。”年,年轻的黄伯云在美国完成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携妻带女,回到了岳麓山下的母校——原中南工业大学工作。

△黄伯云与科研人员在一起

“晚报非常及时、准确,而且版面丰富,可读性很强。我有时候看完新闻(电视)以后,想再找到深入、详细的报道,都会找到晚报,它会对重要的新闻进行解读,这点做得很不错!”黄院士用略带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和记者分享他多年来的读报心得,“你们的解读很到位、迅速,这非常不容易,这需要深厚的新闻、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积淀,也要有很好的笔墨功夫,你们做得很好!”在采访中,黄院士反复称赞晚报报道“详细、深入”。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家,黄院士毫不吝惜表达他对晚报的喜爱:“我最近特别







































盘点最容易变丑的入睡方式,多少人第一个就
口腔颌面外科牙种nbsp植n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2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