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大兴这些事儿
上周末,市民孙先生在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一家餐厅租用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租金每小时4元。而他的朋友在另一家店租的同品牌充电宝,租金却是每小时3元。同一个商场,租金却不一样,让他感觉被“收割”了。“如果柜机上有标价,我就当不了冤大头了。”孙先生忿忿地说。
记者在荟聚购物中心看到,商场里的共享充电宝品牌有小电、美团、怪兽等,基本上每家餐饮门店都设有共享充电宝柜机。但是,这些柜机上都没有明码标价,只醒目地标注“免押金借充电宝”等字样。只有当消费者扫码使用时,手机上才会显示出价格。记者随机测试了几台不同柜机,发现即便同是“小电”品牌,租金的价格也不一样,如同开“盲盒”一般。
计费“同时不同价”
单价不同,这只是“明面”上的差异。共享充电宝还有隐形的价格差,同样的时长,结算时的金额却可能不一样。原来,问题出在了共享充电宝的计费方式上。
记者在多家商场调查发现,有的共享充电宝是以30分钟计费,有的则是以1小时计费。以“小电”充电宝为例,有的点位是30分钟2元,有的则是1小时4元。看似价位相同,其实暗藏玄机。根据共享充电宝的计费规则,不足30分钟的,按30分钟计费,不足1个小时的,也是按照1个小时来计费。比如,使用共享充电宝1小时10分钟,按照30分钟2元的规则计费,用户需要支付6元;而按照1小时4元的规则计费,就需要支付8元。
记者还发现,各品牌共享充电宝都设置了封顶价格,划定了使用一整天24小时的最高消费。然而,无论是计费规则还是封顶价格,充电宝柜机上都没有明确标注。在荟聚购物中心,记者走进两家使用美团充电宝的门店,一家的封顶价格为20元,一家则为40元。记者又对比了几家小电充电宝点位的封顶价格,有的是30元,有的则是40元,也不统一。
不明码标价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市场均价为每小时3元。但在商家要求下,厂家可以对收费价格、免费时长以及计费标准、封顶价格等进行调整。多家共享充电宝客服人员也解释,充电宝定价是“市场决定”,因为店面运营成本不同,所以价格有高有低。
北京福茂律师事务所主任时福茂律师认为,共享充电宝计费的种种乱象,主要是没有“明码标价”造成的,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共享充电宝“不约而同”集体涨价的行为,也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嫌疑。他表示,互联网经济催生了共享充电宝等新生事物,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模式。但是消费者在维权时,常常因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与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不匹配,从而会遇到瓶颈。因此,法律法规还需不断完善,对互联网经济中的侵权责任进行界定,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来源/北京晚报
重点来了!!!
?事儿君
?业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