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明朗来源丨上流UpFlow
没想到会是易烊千玺把我“带进”报刊亭。
朋友没在线上抢到千玺生日的封面杂志,托我在北京的报刊亭里给她寻觅漏网之鱼。找了好多个印象里可能有报刊亭的地方,全都扑了个空,最终在某个小角落寻到一家。
报刊亭又小又旧,除了印有当红艺人的时尚刊物们簇新,其他的,杂志不知道是哪年哪月,报纸也积了厚厚一层灰,被挤在一边。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一年到头,要不是这次给朋友帮忙,能想到报刊亭的时间真的屈指可数,没想到它竟然已经没落到这种地步。
报纸没人看、杂志没人买的年代里,报刊亭唯一的命运只能是渐渐消失吗?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part.1食品成了维持报刊亭收入的救命稻草
对现在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报刊亭已经是城市里最不起眼的一种存在,报刊亭摊主们也没人指望能靠卖报纸杂志挣钱。
手机充值还要用充值卡的时候,他们手里是一沓一沓用皮筋捆着的话费充值卡,窗口上挂着一排排出售的手机号。
▲挂满手机号的报刊亭
后来,连充值业务也被淘汰,报刊亭就与时俱进。之前小区附近的一个报刊亭,增添了理发业务,因为便宜,生意还不错。
夏天时候供应冷饮和雪糕,冬天摆着糖炒栗子和糖葫芦,等待有路人停下脚步,愿意把它们带回家。
毕竟,就算路人不看报不买报,但总归还要喝水吃东西。
可这反而成了现在最大的矛盾点。
报刊亭经营只能在亭体以内,不能超出亭体范围,且在报刊亭旁边设置冰柜售卖饮料或是摆个食品摊烤肠一类的行为都被禁止。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
北京市工商局的统计中显示,北京现有报刊亭处,但其中经营范围含有销售食品的只有处。而对于没有销售食品资格的那些报刊亭,自年起便经受着一轮接着一轮的拆除和整顿:
年,“北京朝阳区72个报刊亭遭强拆,无人提出补偿”。
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针对报刊亭食品销售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两区共有家报刊亭,都被要求禁止销售各类食品,包括矿泉水。
年9月8日至10日,对辖区家报刊亭进行了地毯式的集中整治,查处并取缔3户无证经营食品的报刊亭,扣押违法经营矿泉水、饮料瓶。
禁止销售饮料、食品,对报刊亭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卖出一份报纸顶多赚几毛钱,杂志略多,但最多也就赚几块钱,可买的人寥寥无几,而卖一瓶饮料则平均可以赚一块多,一天卖出去几十瓶不成问题。
▲零食、玩具、饮料占据了报刊亭的主要部分
新周刊采访过某个报刊亭摊主,当报刊亭被禁止卖任何吃的喝的后,一天中报纸一共卖出了不到20份,杂志没有人买,销售额跌到了每天2块钱。
这也是几乎所有报刊亭主人的无奈——单卖报纸不挣钱,可能盈利的部分,在各种规则和规范的限制中成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没有人真的想让报刊亭变成杂货店或便利店,可摊主们总要活下去。
part.2曾经,报刊亭也辉煌过
北京的报刊亭不是从来都这么萧条,它也曾经辉煌过,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年,北京市政府开始规范化建设报刊亭,这座城市有了首批的75个报刊亭。年,仿照巴黎大街上的八角报刊亭的样式,重新设计了天安门前的报刊亭,并迅速在全国推广。
生活在北京的人应该还会记得,十年前的年是北京报刊亭发展的一个顶峰,当时正值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市民生活,也想要打造城市文化符号,整个北京的报刊亭总数量达到个。
那个时候,街上随处可见的绿色小亭子,满满当当地摆着各类杂志和报纸,路过的人常常停下来买点什么带走,对于刚来北京的外地人或者外国人来说,报刊亭里摆在显眼位置的“北京地图”也使他们安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其实报刊亭在很多人记忆里是鲜活的。
对上流君来说,它承包了我小时候看的所有杂志。初中的时候是《漫画Party》,超级喜欢里面的《阿衰》、《豌豆笑传》,每个月都等得抓心挠肝,还有《天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