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早,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迎来了北京日报记者的专访。早上九点半,北京日报的巩记者来到了博物馆大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记录下通信的点点滴滴。在巩记者的笔下,通信仿佛回到了百年之前,那个起步和传承的年代。
在末代皇帝溥仪使用的电话前,巩记者驻足下来,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不时地做着记录。末代皇帝使用电话的情景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溥仪翻着电话簿,突然看到京剧名角杨小楼的电话号码,便对着话筒叫了号,这一叫不打紧,还真的听到了对方回答的声音,为了不“暴露”真实身份,他学京剧里的道白腔调念道:“来者可是杨─小─楼啊?”对方哈哈大笑问:“您谁呀?”溥仪连忙把电话挂上了。“这玩意好玩啊!”溥仪于是又和当时一个有名的杂技演员开了同样的玩笑。过了几天,他还给东兴楼饭庄打电话,冒充一个某某宅子,叫他们送一桌上等酒席到府上。
当看见日伪时期的电话薄上日本军刀图案时,巩记者的眼神中显出了一丝愤怒,于是在之后的报道中,他写道:年的《北京电话番号簿》,是北平沦陷期间出版印刷的。前半部分是汉字号簿,后半部分则是日文号簿。让人心惊的是,封面上赫然印着一把刺刀。最可耻的是,这本号码簿上,从北平打到东京的电话,竟被日方说成是“国内长途”。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在参观结束的时候,讲解员送给巩记者一本《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巩记者拿着书,非常感慨地说:“这本书太好了,回去我要好好翻阅。希望在我的笔下让更多人了解不为人知的通信的历史和通信故事。”
期待着,更多的人走进这里。让我们一起徜徉通信之海洋,泛起心灵的绿舟。
另附记者在“北京最新鲜”白癜风药物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