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一瞬间,范雨素火了。她的自述《我是范雨素》,看着让人落泪。
文字的最高境界是真情实感,那些所谓的辞藻、技巧等等都是浮云。用生命来写作的人,远胜于那些为了写作而写作,或者为了写作偶尔去体验一下生活的人们。
世间唯有真情最动人,好像有首歌的歌词跟这意思差不多。然而对范雨素来说,她的人生里美妙的歌声很少,而经历的坎坷却很多,正如文中所写的:“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范雨素今年44岁,应该是属牛的。生活中的她,也勤勤恳恳如老黄牛。她念完初一就辍学,在老家湖北襄阳做过小学民办老师。因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她放弃了转正的机会,20岁那年来到北京打工,“看看大世界”。两年后结婚,之后生了两个女儿。后来由于不堪忍受老公酗酒及家暴,她毅然选择了离婚,自己带着两个女儿生活。
范雨素和女儿
在饭馆做服务员,但她形容自己“很笨”,会摔一跤把盘子打碎。如今,范雨素在北京做育儿嫂,照顾雇主三个月大的婴儿,每周休息一天,和女儿住在东五环外皮村的出租屋内。
范雨素从六七岁起,就特别喜欢看书。想当文学家的大哥买回的文学杂志,成了她的精神食粮。受范雨素影响,她的大女儿也特别爱看书。范雨素说,陆陆续续给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现在还放在家里。“我们条件很差,没有能力让我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范雨素说,现在她20岁的大女儿已工作,“成了年薪9万的白领”。
事实上,《我是范雨素》并不是范雨素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去年5月,她写大哥的短文《农民大哥》发表,亦获得大量网友点赞。而这次的《我是范雨素》,则是因老家耕地被征用,听81岁的母亲讲述维权奔波经过,身为女儿她很难过,“有那种喷涌的感情”。
于是,她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开始了《我是范雨素》的写作。这篇原本近万字的文章,她一笔一画写在稿纸上,只花了5个小时就写完了母亲的部分。
不少网友称赞,范雨素天生就是会写作的人。范雨素对此并不认同。在范雨素的写作史中,对她帮助最大的是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的张慧瑜老师和工友们。
年秋,一个偶然机会,范雨素得知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开课,此后每周日晚7点,范雨素在文学小组听了整整一年的课。
皮村,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皮村“工友之家”发起人之一的王德志告诉南都记者,年,他和朋友发起了工友之家,文学小组是重点活动之一。
在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负责人付秋云眼中,范雨素不仅书读得特别多,记性也特别好。范雨素对电脑不太熟悉,大多数作品都是写好手稿,由付秋云帮忙打成电子版。
面对《我是范雨素》的突然走红,王德志和付秋云都直言,“完全没想到”。
《我是范雨素》并不是范雨素最喜欢的作品。她最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一篇十万余字的长篇小说,这篇小说被她定义为魔幻纪实,是以家乡为原型的故事。
在《我是范雨素》一文中,她把这篇长篇小说命名为《久别重逢》。她说,艺术源于生活,当下的生活都是荒诞的。
两个出版社找过来出书
问:知道《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在网上火起来吗?
范雨素:24日晚上知道的,有两个出版社晚上打电话找我出书。
问:您当时什么反应?
范雨素:根本没有想到,超出想象力了。我没想到这篇文章会火,我是靠苦力吃饭的,不靠写文章谋生,我连打字都不熟练。像我们这种养孩子的,就想赚点钱,正好正午(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