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不习惯读报纸了,但你骨子里对白纸黑字肯定有一种依赖,那就够了,有这种依赖,报纸就不会死,纸媒这种生产方式就会永远保持着生命力。也许手机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个器官,纸将消失,但你对新闻的消费只会越来越多――那就够了,这就是新闻内容生产者的价值所在,也是纸媒人理想如昨、激情如初的动力。
今天出版的《齐鲁晚报》用通版刊登了我为报纸代言的公益广告,我简单说了两个问题:
一 作为报人,你认为坚持读报会有什么收获?
曹林:培养专注力。手机对现代人最大的伤害在于毁灭了人们的专注力,用手机浏览新闻信息,很难保持对一个问题超过5分钟的专注,在手机上,阅读只是社交的附属功能,电话、短信、 这个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总需要一些东西让你慢下来静下来去品味和感受,报纸也许就是让你急速前行的脚步慢下来的一种静能量吧。一杯咖啡,一张报纸,不只是一种习惯,更是让心灵保持平静的一种努力。
二 在新媒体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了,你还能静下心给报纸写评论吗?能静下心给报纸写评论吗?
曹林: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用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免越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环境中,越能体现专业评论员和报纸评论的力量,这方面我有足够的自信,所以能静下来保持写作的定力。一事当前,新媒体自媒体的评论有快的优势,但报纸评论也有慢的优势,慢下来核实信源,慢下来从不同角度思考,慢下来等待更多事实,慢下来撇除情绪泡沫,等网络转移到新热点时慢下来穷追不舍,用评论推动时事进程,避免新闻的烂尾。白纸黑字的报纸评论,是这个全媒体时代的公信担当,用印在纸上深思熟虑的判断去推动这个社会的点滴进步。
这也是前段时间我回母校新闻学院给学弟学妹们讲座的内容:集体唱衰纸媒的时代,我为何坚守新闻。作为纸媒人,请不要跟风唱衰报纸,一起为自己的报纸代言。向那些坚守新闻初心,努力在转型中坚守白纸黑字公信担当的媒体人致敬,向新京报、南方报业、深圳报业、财经、财新、京华时报、齐鲁晚报等在纸媒寒冬中用出色报道捍卫报纸尊严的同行致敬。
纸媒人应该有自己的内容自信,当下报纸遇到了问题,不是媒体人生产的内容出了问题,而是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要变的是抵达读者之手、之心的传播方式,要拓展的是传播途径,而不是怀疑和折腾自己的内容,从而失去优质内容生产的能力。这个意思,在前段时间《报纸根本不必迎合年轻人》一文中已有过阐释。
纸媒人应该有自己的“生产方式自信”。纸媒人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那张纸,而是那个保障白纸黑字之公信力的生产方式。纸媒是一种内容生产的媒介形态,是新闻内容的故乡,千万不要以为“以天为时效单位”的新闻生产方式在以秒为单位的新媒体面前很落后,这恰是报纸的公信担当所在,是报纸的优势。新闻生产是需要时间的,调查,核实,求证,多方平衡,写作,完善――报纸的出版时间给了新闻这种喘息的时间,以确保白纸黑字的可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报纸有一种根深蒂固不可替代的信任,无论怎么网传,还是要看报纸刊登了才觉得靠谱。还有报纸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已积累了一套严格的把关机制,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分管副总、老总签版,检查、校对流程,出版前的审读,以保障白纸黑字的客观、真实、严谨。
未来报纸的发行量可能会不断萎缩,但哪怕每天的报纸只印一份,但完成了白纸黑字的严谨仪式。白纸黑字的仪式,一群专业新闻人经过手,走过的那个流程,保障了抵达你手的新闻的真实严谨。你读到的新闻途径很可能不是报纸,但又有什么呢?你看到新闻来自中青报,来自南方报业,来自新京报,来自齐鲁晚报,知道打着这些标签的新闻产品是信得过的。“纸”印出来不是供你读的,而是白纸黑字的仪式象征。纸媒人会转型为全媒体生存,你会在最方便接触到的渠道接触到这些能赢得你信任的新闻产品。经过转型,有形的纸会转型为一个无形的内容IP,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白纸黑字的公信担当,不变是让纸媒人赢得尊重的那种生产形态。
也许你已经不习惯读报纸了,但你骨子里对白纸黑字肯定有一种依赖,那就够了,有这种依赖,报纸就不会死,纸媒这种生产方式就会永远保持着生命力。也许手机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个器官,纸将消失,但你对新闻的消费只会越来越多――那就够了,这就是新闻内容生产者的价值所在,也是纸媒人理想如昨、激情如初的动力。
在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给朋友们一些微小的建议。
让自己慢下来,读一些无用的书,培养一些非职业兴趣,每天给自己创造一些远离手机和网络的时间。手机不仅迎合着人的各种社交需求,更创造和发掘着人们自身未发现的很多潜在需求,一台手机上已经附着了太多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功能。一机在手,太多的社交功能分散着我们专注着做一件事的注意力。各种软件随时弹出的一条消息,都会打断你的注意力。手机强大的社交功能,对人的注意力形成了极大的干扰。
对阅读的干扰,手机的核心功能在于社交,而不是阅读,但很多人现在都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可以想像社交干扰下的阅读质量。对工作的干扰,我写作的时候一般都会把手机调成静音,否则,手机环境的社交干扰下根本没法儿专心写作。对生活的干扰,手机的社交侵入家庭生活,跟家人吃饭时都在刷朋友圈。对社交的干扰,有人说社交平台毁了现代人的社交,虚拟社交干扰着人们面对面的社交,朋友聚会吃个饭都吃不安心,都低着头玩手机。
每天还是给自己创造一点儿避免手机干扰的阅读、生活和社交环境吧,比如安静地读一份报纸,在人与纸的接触中形成一个排除社交干扰的安静环境。
《时评中国》5月出版后,承蒙读者和粉丝厚爱,已经印第五次了。为回馈读者,推出签名版,天猫全网独家签名版发售。敬一丹大姐对该书的评价是:媒体在该说话时失语,让受众失望,也是媒体人的失职,而曹林的评论,让人看到职业自觉。用理性反抗坏逻辑,到天猫“新华文轩”抢签名版。
印在纸上深思熟虑的判断推动进步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