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廖沫沙的念佛禅梁漱溟的大手

《洞天久隐心自空》(益生文化淘宝店第号作品)

年11月,我给几位朋友谈及廖沫沙在“文革”中的遭遇,当时廖沫沙、吴晗、邓拓,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三家村”的缘由,是邓拓受邀在《北京晚报》写随笔、杂文,名曰《燕山夜话》,邓拓写了一些,便邀请吴晗、廖沫沙一起写,最后出版作品集,名曰《三家村札记》。后来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这三位文人都被打成了“反党集团”,缘此而名曰“三家村反党集团”。

“三家村”,是旧时代文人的自谦或嘲讽语。一个村子里只有三户人家,能有多大世面?用于自谦,是说自己见的世面小;用于嘲讽,说别人见的世面少。吴晗、廖沫沙、邓拓的文集以“三家村”名之,是自谦,想不到惹上政治麻烦。吴晗与邓拓当时是北京市的领导,也是大文人,廖沫沙当时没有政治职务,是学者。

吴晗、邓拓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而廖沫沙也被批判,但他一直活到改革开放之后。

我告诉那几位朋友,廖沫沙念佛。年,我上初中时在一本杂文集里看到廖沫沙的文章,说他在“文革”中挨整的时候就念佛,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忘我了,就再不计较“红卫兵”的批斗了。

这是三十多年前读的文章,我记住了这些内容。跟我聊天的是博士、博士后,知道“三家村”事件,不知道廖沫沙其人。两位博士学佛,对廖沫沙在“文革”中念佛而释然承受批斗的事情感兴趣。

我讲的这件事情,出处何在?我真想写一写。我当时跟她们探讨的问题是:

“文革”中,受批判的文人如陈寅恪、熊十力、梁漱溟,都通佛学,但心境各异。陈寅恪在广州,年纪最大,受批判的时候,一听到红卫兵的大喇叭就尿裤子。熊十力在上海,一度精神有点失常,腰里系根麻绳,有点疯癫样,在寒风中漫无目的地游街。

国宝级的、世界级的学术大师,晚景如此,国家不能保护之,爱惜之,还要批判之,打击之,令其惨死,这是什么样的世道和人性啊。虽然时过境迁,但想来不能不感悲世道和“共业”的可怕,也感叹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容易,中国学人生存的不容易,既要为圣人继道统,又要给国家兴学术,还要遭受各种无妄之灾。

梁漱溟在北京,虽被批判,还是活得很好。他们三人中,梁漱溟还是贡嘎活佛的弟子,修学密宗,《梁漱溟全集》载有《致言申夫》(年),其中提到年事如下:

  申夫先生左右:

  顷奉大函询及刘仲迈、侯疑始二公各情事。我愧未闻刘公之名,曾闻侯公名字,今于其生平事迹亦复遗忘,模糊不清了。年夏秋间贡噶上师到重庆北碚,驻公园,我经友引进,聆取无相大手印,接受灌顶,当下如饮醍醐,得未曾有。

我自少年倾心佛法(非受人指引,是自发的),抱出家为僧之念,直至二十九岁乃始放弃而结婚,但始终发愿不舍众生,不驻涅槃。曾致力乡村运动者十年,又值日寇入侵而奔走国事。对于佛家戒、定、慧,唯守不茹荤腥一小节,其他谈不上,既无修持,于今衰老(九十一),不念弥陀,只念观音,不修净土者,仍是以救苦救难自勉也。

修定乃开智慧,惜我早年于静定未得入,中年一度若有所入,而今衰老,亦难凝神入定了。我公论《易》函稿,我只能展读,不能赞一词。此是真实话,非敢搪塞,唯公谅察幸甚!

  敬叩台安!

  梁漱溟再拜

梁先生修学密宗这事,我很早就知道,因为气功热的时候,梁先生也







































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7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