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回顾向日

中国家庭对培养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视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认识到未来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将来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但同时,很多家长感到迷茫和彷徨。在孩子国际化进程中,家长如何真正发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有何作为、如何作为?

  

年5月,由现代教育报社、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共同主办的“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上海跨城举办,中美两国4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校长、实践者、资深媒体人士齐聚一堂,直接、务实、深入地探讨“培养国际化领袖:家庭教育的作为”。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专家观点集萃

培养国际化人才,家庭教育应如何作为?

与会嘉宾认为,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路上,家庭教育必须有所作为,也必然大有作为。

著名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胡敏曾遇到一对来咨询的父子,父亲对留学方面的知识了如指掌,孩子则跟在父亲后面一声不吭。胡敏教授问孩子:“你想出国留学吗?”孩子的目光马上投向父亲,希望父亲来回答。胡敏教授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画面,发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低龄化留学生的家庭,所以他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要培养自信、有主见的国际杰出人才。我们是参与者,我们是好帮手,我们是好战友,但是主角应该是孩子,我们是推动他向前迈进的助力器。”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也谈到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打车去机场,司机听到我跟别人说话,知道我是做教育的,特别激动。全程一个多小时,一直在向我咨询孩子留学的事儿,他想要送儿子去英国读书。”但当孙云晓询问他了解哪些英国大学、孩子是否愿意出国时,这位父亲却茫然极了,他不了解英国有哪些学校,他的孩子也并不太积极配合。孙云晓建议:“家长在注重提高孩子外语能力的同时,应更注重培养孩子主动性和自制力,这是健康人格的核心要素。特别需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北京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从家校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分析认为,家长能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是正直、善良、宽容、谦和的人品,是乐观、独立、不惧困难的性格,是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他强调:“作为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潜能,以及分数之外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留学地绝不是中国教育失败者的避风港。”现代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廖厚才认为:我们认为应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上找到文化自信、传统自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优秀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中外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

要培养国际化人才,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外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把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中国式家庭教育才能与国际教育接轨。

“中国家庭注重分数,国外家庭更加注重能力。”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率先指出,“现在很多出国的孩子国内考试分数很不错,但是到国外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法适应,上课听不懂、作业完不成、学位拿不到、交流有障碍、做事很被动……这就是中国家庭只重分数的后遗症。”

“中西方家庭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我们的家长舍不得放手,原因是我们不放心。而国外的孩子,不管高矮胖瘦,每个孩子站出来都极为自信。”《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说到,一个孩子要成为国际化人才,家长必须学会放手。试想你的孩子从没有在别人家住过一晚,也没有参加过营地活动,也没有任何在你视野范围内把自己打理干干净净的体验,你就因为有钱就放到地球另外一边,他会不会管理时间、财务、情绪,跟同学相处?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AP国际中心执行校长江承明也认为:我们更注重孩子成长的结果,而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只看到这个孩子最后高考多少分,却没注意他是怎么样的人。

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兼《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则分析:“中国家长对孩子期许和西方家长对孩子期许是不一样的,中国家长对孩子期许更多体现在掌控性比较强。家长付出资源多,当然希望掌控更强一点。”

“中外家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妈妈太能干了!”美国诺斯克劳斯新和学校执行校长吴澄感叹,“为了孩子能够‘成功’,妈妈们都积极地抢着帮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妈妈太能干,以至于很多时候孩子就躲在后面,不知道应该主动去学什么、做什么。”

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如果说年前的大航海运动,让世界各国的人的身体相遇了,那么今天的互联网,则是让世界各地人们的大脑在网络上相遇了,天涯若比邻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的下一代是毫无选择地被国际化了,以前可以选,我不出国,我在国内活得挺好的。但是到我们的下一代,随着人口和资金的流动,我们真的不知道孩子们要与来自地球何处的人竞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国际与发展教育系副教授腾珺分析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时代背景,她特别提到了“全球胜任力”(global   孩子在国外上学,不要割断中国文化的脉络,胸中装着中国文化,才能与西方文化对话。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碰撞时,须把一种文明的根基扎牢,否则很容易在另一种文明面前迷失。

播种梦想,培养自信有主见的国际化领袖

(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

  有些家长可能就把孩子的国际教育问题交给了学校,交给了中介机构,认为孩子上了国际班、到国外上大学就是接受了国际教育。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国际化人才,以及家长扮演的角色可能反而不曾深入思考。

不要怀着赌一把的心理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孙云晓/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今天当留学越来越热、越来越低龄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光有金钱和外语就适合出国留学吗?是否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在思考出国留学问题上是否有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孩子出国留学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 

尖子生不是“补”出来的,缺乏“自我思考”乃家庭教育之失

(陈维嘉/北京汇文中学校长)

尖子生不是“补”出来的,过度“进补”的孩子通常压力过大、不会思考!在培养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家长所能给予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正直、善良、宽容、谦和的人品,是乐观、独立、不惧困难的性格,是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国际人才的四个核心指标

(滕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的下一代是毫无选择地被国际化了,以前可以选,包括各位家长,可以选择我不出国,我在国内活得挺好的。但是可能到我们的下一代,随着人口和资金的流动,我们真的不知道孩子们要与来自地球何处的人竞争。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未来竞争力,不是盯着眼前的分数

(杨咏梅/《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

你的孩子在20年以后将跟印度青年、新西兰青年竞争工作,家长们要考虑今天所做的要为未来竞争力做准备,而不是一味地盯着孩子目前的分数。

斯坦福为什么会拒绝一批GPA4.0的学生

(益孟德/北京市私立汇佳中学校长)

任何事情都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想说、想做、想成就的事情,这个非常重要。国内的家长不论孩子是否出国留学,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得更长远、更幸福,都要用心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培养国际化人才,家长须理解中外家庭教育的五点不同

(陈采霞/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

家长送孩子出去,一个看孩子是不是准备好了,还有就是想好孩子将来的定位。如果这两个事情想清楚了,再决定孩子出国时间,家长心里基本就有谱了。

中国家长话语权很小、金钱是他们最大的可支配资源

(孙献涛/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兼《留学》杂志社社长)

中国家长的话语权很小,决定不了孩子上什么学校,也决定不了孩子在哪儿入学;见到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要必恭必敬,班主任和家庭之间没有任何博弈,原因是中国家长可支配的资源太有限,金钱成为他们最大的可支配的资源。

21世纪国际人才须具备的四种核心素养,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罗德宏/《现代教育报》总编助理)

一个人的聪明和天赋与先天基因有关,而善良却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进行引导的。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是靠聪明被认可,还是靠品格被认可?这涉及我们培养的方向和重心,也涉及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

让孩子决定专属活动时间怎么玩,将来才能决断自己的人生

(吴澄/美国诺斯克劳斯新和学校执行校长)

在一些国际学校,每周会安排学生课外活动、参加俱乐部的专属时间。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俱乐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做出选择,他们会更多认识自己并开始主动与这个世界互动,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更全面的自我。

留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也需做好准备!如果您也正在与孩子备战留学,欢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ls/7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