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来历你知道吗北京晚报与教师节之

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其实,我国在年就已经提出了“教师节”的概念。据《北京日报》年1月16日1版《何东昌作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说明》一文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领导人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

随后:

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案由是: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希望以设立教师节的方式,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了解到设立教师节的事,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年4月,一份“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至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同意恢复教师节。

年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在一次座谈会上发出倡议:由国家确定每年9月在全国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并将该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

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年9月10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在教师节的设立过程中,北京晚报也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报道,这则只有短短字左右的简讯是有关设立教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篇简讯发出后,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响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从一个倡议,到教师节的设立,中间只隔了42天。

设立教师节的想法给了晚报

年12月9日凌晨5时许,习惯早起工作的王梓坤就已经到了办公室。从家走到单位的距离不过几百米,一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时脑海里突然闪现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应该给教师设立节日”。到了办公室,他想把这个想法跟身边的人说,但是太早了,还没人来上班。好不容易“熬”到了早上8时,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北京晚报》记者黄天祥的电话……

年,虽然文革已经结束了好几年,社会舆论很重视教师,中央领导也很关心教育发展、教师地位和待遇,然而在地方上,思想认识还不够,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实际改善步伐还不大。“妇女有三八妇女节,工人有五一劳动节,如果教师也有教师节,教师这个职业可能会引起社会的重视。”王梓坤这样认为。

当时,王梓坤没有多想,就是觉得这个念头得让更多的人知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媒体。王梓坤和黄天祥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相识,王梓坤还特意在笔记本上记下他的电话。这天早上,王梓坤翻开笔记本,一下子就找到了黄天祥的电话。电话里,王梓坤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天祥,黄天祥听后也很赞同,立刻撰写稿件。

第二天,《北京晚报》的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多字简讯。

简讯写道:“……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尊师重教月的活动,该月的一日即定为全国教师节。王校长认为,尊师重教月可定在每年寒暑假前的二三月份或八九月份……”这条短短的简讯就成为倡议设立教师节的最早文字记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字简讯得到热烈响应

这篇简讯发出后,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响应,纷纷支持王梓坤的建议。大约一周后,王梓坤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个倡议,在北师大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钟敬文、启功、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著名教授参加。会上,教授们热烈讨论教育发展话题,王梓坤有关设立教师节的提议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同意。

几位教授联名向社会倡议的第二天,《北京日报》登出了关于这一倡议的简讯:“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倡议每年九月为尊师重教月,建议九月的某一天为全国教师节”。这是设立教师节的倡议第二次出现在媒体上。

随后,王梓坤又埋头到繁杂的学校事务中,他没想到,倡议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一个月后,即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当时,王梓坤在学校得知这一消息,特别激动,整个北师大也沸腾了。谁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倡议竟然这么快就成为了人大的决议,“教师节”成为了现实。

仍记得首个教师节的情形

对于设立教师节的提议,虽说是突发奇想,但对于那时的王梓坤来说,当了大半辈子老师,又被安排到北师大这个全国师范排头兵院校担任校长,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他心里一直在盘算的事情。

“可能当时中央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加上我们的提议和晚报的报道,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王梓坤回忆起这段往事,总是不太愿意以第一个“设立教师节”倡议人的身份面对公众。他认为,教师节的设立,绝对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所学校的功劳。

过去了28年,现在回忆起当年的细节,对于王梓坤来说有些困难,但当年的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当天的情形,令他记忆犹新。当天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一个全校师生参加的万人大会,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大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突然有4位学生每人举起一个字,组成“教师万岁”,“这四个字是教育系的4个同学分别写成的,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预先的布置,这都是同学和老师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如今,王梓坤和老伴儿依然住在北师大那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家属宿舍楼里,推开房门,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20多年前:水泥地板、旧式木制桌椅、书柜里泛黄的老照片……

虽然已经84岁高龄,但王梓坤笑言自己依然没有退休,每周甚至还要与自己的学生开几次选题讨论会。平时他会坐在办公室里研究课题,天气好的早晨会在校园里慢跑,喜欢吃食堂的饭菜,最爱看书看报,家里到处是书,连沙发角落都不放过。

王梓坤说:“这些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我自己也亲身体验到,教师的工作条件、学校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很多以前挤住在筒子楼里的教师们搬进了花园式的住宅小区,工资收入也逐年提高。我认为,有了教师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更加认同了,收获了尊重,增强了教师工作的价值,工作起来更有意义了。”

北京晚报记者叶晓彦

图片北晚新视觉、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老报纸张硕

编辑王雅贤

赞赏

长按







































南昌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甘露聚糖肽 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jj/9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