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系列之新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www.bdfyy999.com/bdf/

新图

年平昌冬奥会落幕

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

北京获得年冬奥会举办权次日,《北京晚报》头版破例旋转90度,用占据整版篇幅的照片,传递现场的热烈气氛。

年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第次全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年冬奥会的举办权。

这是继年7月13日,北京获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后“梅开二度”,北京也因此成为目前全球第一座集夏奥会和冬奥会举办地于一身的城市,奥运之城当之无愧。

最安全又能创造历史

这次北京申办年冬奥会的申办理念是:以运动员为中心、节俭办奥运、可持续发展,这一设想完全符合国际奥委会《东京改革议程》。

国际奥委会为何选择北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出的理由是:最安全又能创造历史。

最安全是指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组织能力出众;创造历史是指北京成为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奥运第一城。关键是,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巨大成功给国际奥委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新机场,见证“钢铁凤凰”展双翼

新速度建筑“老兵”提速新机场建设

《北京晚报》报道新机场的第一篇稿件,刊登于年7月30日,讲述的是来自河南的老木工王全庆的故事。

王全庆和其他约名工友,每天都奋战在建设一线,在钢筋捆扎中挥汗如雨。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工友们每天要绑扎吨钢筋……

在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航站楼项目部,像王全庆这样参加过T3航站楼等多个大工程建设的基层“老兵”们,估计超过半数。

这是北京同城媒体中第一篇刊发的关于新机场的稿件,首次为读者打开了了解新机场的“大门”。

随后,北京晚报多位记者定期奔赴新机场,从《北京新机场凤凰将展翅》、《新机场开建“五纵两横”路网》,到《新机场将建12万平方米综合服务楼》、《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成功封顶封围》,用一篇又一篇有深度的稿件,记录着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新速度,也体现了媒体报道的新速度。

新设计一个航站楼辐射出五条指廊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透露,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始于年,直到年1月,国家发改委成立的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协调小组最终确定大兴南各庄地区为北京新机场推荐场址,理由是:离主客源地较近,空域环境和外部配套条件较好,区位上能便捷连接京津冀,更适合建设大型机场。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被形容为“凤凰”的设计方案最终胜出:以一个航站楼为中心,延伸出五条指廊,呈辐射状构型,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旅客们的步行距离不超过米。

而且,航站楼地下二层还汇集了京霸高铁、廊涿城际和新机场快轨三大轨道交通,实现了轨道站台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

新构造从安全隔震层到超级“夹心”屋面

这种富有创造力的结构,自然会给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何建好这座异型建筑?晚报记者带着好奇心,一次次采访技术专家,为读者剖析内里的“门道”。

比如,在航站楼核心区整个负一层和负一层顶板之间的结构柱上,以及钢连桥,独创地安装了个橡胶隔震支座,形成一个“隔震层”。

这样,未来,当高铁通过时,不仅铁路的震动将不会传导到航站楼核心区,又因为隔震支座的同时极限位移可以达到66厘米,就相当于多了个“伸缩阀”,可以让整个航站楼防御8级强度的地震。

再比如,记者通过采访得知,具备遮阳抗风、防水融雪等多种功能的美丽金属屋面,其实是一个11层的“超级夹心面包”,从里到外其实包含了主檩托、主檩条、次檩托、次檩条、穿孔镀锌压型钢底板、防潮隔汽层、岩棉保温层、TPO柔性防水层、镀铝锌高强钢板、装饰板钢龙骨和复合金属装饰。

为了走到几十米高的屋面上,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冬天,记者一路攀爬钢马道,走过陡坡,穿过钢结构,再迈步跨过一个台口,整个过程犹如穿行一个障碍重重的“迷宫”。

通过这些采访,让《北京晚报》的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够由表及里地认识北京新机场。

新高度“百年工程”代表工匠精神

北京新机场是一个“百年工程”,提出的使用寿命目标是年,比普通机场要多出30年。

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华诞的时候,北京新机场也将正式建成通航,迎来它的首批旅客。从打下第一根桩到主航站楼实现封顶封围,晚报记者将一如既往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jj/11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