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娱乐场所恢复开放后的疫情防控措施,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5月13日发布了相关指南。指南明确指出,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要间隔就座,保持1米以上距离。上网服务场所和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
低风险地区
可以举办营业性演出
《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在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可以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但暂缓举办中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恢复开放的演出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要间隔就座,保持1米以上距离。演员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含有多个剧场的综合性演出场所,同时只能开一个剧场。在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宾馆、饭店、酒吧、餐饮场所、现场音乐厅等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演出主办方要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做好人员疏导。
鼓励推广在线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鼓励使用在线支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对剧院等专业演出场所,实行实名制购票和实名制入场。
演出主办方应当与参演单位和个人签订安全协议或健康承诺书,提前做好对演职人员(含行政、后勤等工作人员)的体温监测等防控措施。每场演出尽量压缩不必要的演职人员,注意保持一定距离。演员人均化妆间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娱乐场所设备
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各地应当严格按照属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以县域为单位,分区分级,确定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恢复开放时间和具体要求。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疫情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地区和境外输入压力较大地区,应当从严、审慎把控恢复开放时间。
恢复开放的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限流限量措施,要采取预约消费、错峰入场、间隔就座等措施,并对场所内消费者数量实行动态管理,防范聚集性风险;这两类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个包间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
上网服务场所营业期间,及时对消费者使用过的显示器、键盘、耳机、鼠标等进行消杀,做到“一客一消毒”。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对消费者使用过的麦克风、点歌按钮、屏幕、座位桌台等设备消毒或更换;游艺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对消费者使用过的设备按键、摇杆、代币及相关附属设备进行消毒或更换,做到“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北京市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