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您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做得怎样

教育部联合共青团、全国少工委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里三至九年级开展劳动与技能教育课做出了相应规定。除了学校,家庭里,对孩子们的劳动教育,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抓一抓呢?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在坚持不懈的劳动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对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群体来讲,剧中的情节总能引起他们一些共鸣——小时候,父母每日为工作而忙碌,洗衣做饭、打扫屋子之类的劳动常常需要孩子们自己完成,有时还要帮忙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这些人做家务可称得上轻车熟路。如今,这些人自己也成为了父母,看看他们的孩子在家务方面的表现,却发现了巨大的反差——学习之余,孩子们很少甚至从来不参与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句空话!

从学校回到家中,孩子是否会将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能否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晚餐前后,孩子是否具备煮饭做菜的基本技能,会不会协助家长清洗碗筷?炎炎夏日,孩子是否会在运动之后自己动手,将换下的衣物洗净晾干?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父母劳动观念有误区,孩子劳动习惯难养成

现如今,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苗,“4+2+1”模式下,常能见到四位老人与父母二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当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所有长辈的呵护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时,溺爱也由此产生,家长们担心孩子会感到劳累或受到伤害,因此主动承担了一切可能的家务劳动。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轻松长大,脑海中几乎没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更难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另一方面,当今对孩子的培养观念中,“学习至上”占了主流,似乎孩子的唯一义务就是好好学习。只要成绩好、分数高,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可以不用考虑其他一切事情。放学或是参与补习班后回到家,家长往往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将本该由孩子完成的家务活一并代劳,孩子也就乐得清闲;若是赶上初三、高三等紧张时段,家长更会尽全力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连水果都会洗净切好送到孩子面前,更不要提其他多余的劳动了。

如何找到“呵护孩子”与“锻炼孩子”的平衡点?在这一问题上,家长们的观念存在很多误区: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养成劳动习惯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孩子参与家务之事可有可无,并不予以重视;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理应再呵护几年,等到他们长大独立,自然能学会生活必需的家务事;还有些家长虽然希望孩子均衡发展,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却总是决心不足,孩子稍有不愿便妥协让步,并不能坚持下来。此外,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做错事时罚他们擦地洗碗,将劳动作为一种惩戒手段,无形中增强了孩子对劳动的抵触情绪,更难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

在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勤劳朴实、艰苦奋斗,一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品质;提及孩子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一直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如今,家长与老师过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8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