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钟桂松丰子恺为林家铺子配画

丰子恺

茅盾和丰子恺都是从桐乡走出去的文学艺术大师,一个年出生于乌镇,一个年出生在石门湾,水乡平原的两个镇相距十多里,而且一条白马塘河,一头连着乌镇,一头连着石门湾,使得两个镇的风土人情十分相似。

因为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时候,茅盾的二婶娘家与丰子恺是亲戚,所以经二婶联系介绍,茅盾的新婚妻子孔德沚曾在石门湾丰子恺姐姐办的小学里读书,所以两位大师其实并不陌生。

但是,茅盾和丰子恺两人只是认识,并无密切的来往。上世纪50年代,茅盾的电影《林家铺子》公开放映之前,丰子恺在《文汇报》上发表一组《林家铺子》配画,为《林家铺子》的公开放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为两位桐乡文学艺术大师之间的友谊,添上了绚烂一笔。

林家铺子

上世纪50年代,曾经改编过《春蚕》的夏衍先生,又以编剧的身份亲自动手改编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影片。

在影片放映前,作为小说《林家铺子》诞生地的上海,开始为这部献礼影片造势——《文汇报》副刊“笔会”的编辑开始策划选登《林家铺子》的作品文字,请丰子恺为这些节选的文字配画。

丰子恺配画之二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丰子恺的画和茅盾《林家铺子》的节选文字准备就绪,并在年6月24日《文汇报》的第三版“笔会”上开始刊登。

副刊编辑为此还特地写了一段“编者按”,说:“茅盾同志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五四以来名著之一,前由夏衍同志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已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成影片。‘林家铺子’是写年前后中国社会的混乱情形,作者通过林姓店铺的遭遇,揭露了旧社会大鱼吃小鱼的丑恶面貌。主人公林先生是一个小工商业者,他是一个剥削者,但又是一个被剥削者,他在封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下,同样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最后仍难免以悲剧结束。”

在简明扼要介绍了《林家铺子》这个作品后,编辑又说:“从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激发我们对已经逝去的年月的回忆。昔日的苦难,将促使我们更其热爱今天的社会,因此,配合这部电影的即将放映,我们请丰子恺同志作画,从今天起陆续刊出。”

丰子恺配画之三

丰子恺为《林家铺子》的配画共有十幅,分别刊登在年6月24日、25日、27日、28日、29日和年7月1日、2日、5日、6日、8日的《文汇报》“笔会”上。

这些画和选取的茅盾小说《林家铺子》里的文字,以连载的方式发表,两位大师的作品合在一起与读者见面,别有一番情趣。

第一幅画中,丰子恺画了林家三个人,从学校回来的林小姐伏在床上耍脾气,林大娘在边上劝女儿,拿着传单的林老板进来,说“明天你再穿东洋货的衣裳去,他们就要烧呢。”第二幅画是表现林老板给党部送了元后,答应不封他们的门,还可以将东洋货放在最惹眼的地方。

画中,林老板在极力向偶尔走过店门口的农民推销东洋货。在第三幅画中,没有卖掉多少东洋货的林老板在算账,突然,存户朱三太闯进来,要取已经拖了三个月的存款利息。林老板虚与委蛇,敷衍朱三太说:“我晓得了,明天送到府上。”

丰子恺配画之五

后来,林老板的生意好起来了,于是丰子恺的第四幅画中,林大娘在菩萨面前烧香磕头,“请菩萨发点慈悲,保佑林先生的生意永远那么好。”

第五幅画上,上海的客人来林家铺子收账,林老板满面愁容和客人周旋。第六幅画则表现了林家铺子外的一个场景,寿生收账逃回来,说:“宝祥衣庄的阿毛被他们拉去了。”

第七幅画是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后,一大批难民到小镇上,寿生和林老板商量出一个搭配销售一元货的主意,并且把广告贴到难民住的茧站。

此时林老板生意兴旺了,但麻烦也接踵而至,于是在林老板夫妇“跑路”之前,让女儿与寿生在他们面前拜天地,好让林老板放心,所以这第八幅画,丰子恺没有题字。

后面两幅都描绘的是林家铺子倒闭后的场面,一幅是集资存款的客户在林家铺子门口哭喊:“少了我的钱,我拼老命。”另一幅画,一堆警察在林家铺子门口,对挤在门口的人吼道:“再不走,就开枪了!”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丰子恺配画之七

丰子恺当年应《文汇报》之邀,为茅盾小说绘画的事,笔者在年1月18日向丰一吟老师发短信请教,当时丰子恺是什么情况下为《林家铺子》创作这些配画的?丰一吟老师及时回信说,她也不记得这件事了。现在看,当年丰子恺为《林家铺子》配画,就是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电影《林家铺子》而创作的。

通过这些配画,可知他对茅盾原著的体会非常深刻,所以落笔成画,能画到好处、画到深处,把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中的几个关键故事演绎得入木三分!同时也能感到茅盾和丰子恺这两位同时代的同乡人,对“一·二八事变”后的江南小镇的社会情状,都有着仔细的观察。因为像林家铺子倒闭这种社会现象,不光在茅盾的家乡乌镇有,在丰子恺的家乡石门湾也同样存在,所以丰子恺的小说配画才能与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的内容如此高度契合。

丰子恺配画之八

此外在年之前,丰子恺曾经为鲁迅的作品专门创作过不少绘画小说,对小说创作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绘画小说有着细致的研究,而且十分讲求遵循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

据说当年《阿Q正传》画好后,丰子恺专门请绍兴的朋友对绘画进行“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可见他对绘画小说之认真。上世纪50年代丰子恺创作这部《林家铺子》小说配画,或许是因为他太熟悉小说的背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自然就没有再征求乌镇老乡的意见。

丰子恺配画之十

原文刊登于年4月29日北京晚报知味

钟桂松

浙江桐乡人。曾任浙江电视台台长、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浙江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现为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长期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

敬请







































白颠疯图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zz/8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