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北大清华等众多名校举办数学国

乱世出英雄!

在我国数学教育界,有一个被津津乐道的现象,在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上的中国数学教育国家展示大会专题报告中提到了这一现象,而在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数学教育的传统及其现代发展研讨会上在反思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时,明确提出了将这个现象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这一现象被称为「三十年代现象」,是指在20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民国中期),我国的数学教育培养出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人才,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我国整个20世纪具有世界性水平的开拓性数学成果多数出自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数学家之手,在那个山河破碎的乱世中能出现如此多的人才,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现象有民国数学教育成就的含义,想要研究这一现象,肯定避开不过当时各大高校招生时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试题,

小数君曾发布过年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甲组试题,虽然仅仅只有6题,但难度之大曾让顾鸿达、康士凯、胡仲威这三位特级名师都为之吃惊过,因为6个题目,几乎都超出了今天《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高次方程、DeMoivre定理、行列式,而今天这场「国考」就让我们见识见识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齐鲁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等大学的入学数学考试试题难度到底如何,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被无数人称为"神"的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曾走出许多名震国内外的数学家还有多位院士,而在一些院士后来的自传或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自己在参加入学数学考试时对某些题头疼过,整整50套试卷,假如现在让你穿越回到民国考大学,这场「国考」你想考上哪所大学?

文末可获得50套试卷电子版

民国时期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数学试题,在题型、内容、难易程度等方面,既有某些共性特征,也存在个性差异,考题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考试并不是简单、机械地考记忆,当时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定,因此中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严重不足,高校很难招到足够的学生,许多高校降格招考,

但上述许多大学一直坚持严格招生,因此入学考试较难,北京晚报曾报道过年国立清华大学的入学试题而引起了网友热议,短小精悍的命题风格让网友纷纷感慨,即使穿越回去,不是学霸也进不了清华,正如彭乃霞和王立东两位教授所言,民国时期的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步与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三十年代现象」出现如此多的数学人才是精英教育的结果,还是某些人才发展上局部的偶然现象?是否受到当时数学观的影响?一大批一流数学家直接参与数学教育是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希望上述这50套试卷,能让我们找到一丝线索,最后,你想不想拥有这50套值得珍藏的试卷合集?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zz/12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