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梅说,她的这篇稿件刊发后,没想到各大门户网站对寻人非常关注,纷纷进行了转载
她曾经在热线新闻部、编辑部等岗位工作,一年多前,她被调到了社会新闻部工作又换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她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迷茫,但很快就调整好状态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
何少梅,2002年进入《长春晚报》工作至今,曾担任时事编辑部责编及社会新闻部记者等工作2015年3月起,负责《寻亲记》专栏采写工作,帮助寻找失散的亲人、失联战友、同学等,见报71篇寻亲稿件,截至2016年3月3日,共找到19人
“长春市民王艳丽有些智力障碍,但是每天都到公园去走一走,有一天去了以后就没有回家,两个都不到十岁的孩子哭着找妈妈,我们报道的当天就得到了读者提供的重要线索,我们立即通知了寻亲者北京晚报电子版阅读,同时赶往现场将王艳丽接回家中”何少梅介绍,“12个月的时间,在报道寻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媒体的力量,更是那种亲情的温暖,我非常愿意为他们做一点事情”
新岗位是“硬骨头”
“我是个感性的人,也曾经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对于那些与亲人朋友离散的家庭能够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做这个栏目不同于其他采访,由于寻亲者的情况不同,我也要根据需要不分作息时间的随机采访,半夜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寻亲者电话或视频采访也是常有的事,每找到一个被寻者,我和寻亲者同样激动”何少梅说道
原标题:“寻亲记者”何少梅 把温暖与感动诉诸笔端
行走在助人寻亲圆梦的路上,有温暖,也有感动,这些绝非偶然据了解,何少梅从小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北京晚报数字版庭里,很注重亲情接下这个寻亲专栏之前,她刚刚成为一名妈妈,每天与可爱的女儿之间的亲情互动让她对亲情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2015年3月,我采写了第一篇稿件,是一个妇女寻找母亲的,这位妇女自己已经有了女儿,在她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就想,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也能见一见自己的母亲该有多好
“自从那次以后,从吉林到黑龙江、辽宁、河南、河北、江苏等多个省市的读者,纷纷打来电话,他们寻找朋友、战友、同学、恩师等,这也丰富了我采访的素材”据何少梅介绍,江苏省南京市市民杨晓伟,他在父亲去世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翻阅父亲曾经写过的一本书,在书中,他了解到,他的父亲在抗战中曾经是短枪队队长,生前特别想找到在长春的老战友姜子言“我采写北京晚报广告报价的文章发表后,立即就找到了姜子言的后人姜建军,不幸的是,姜子言刚刚去世一个多月”何少梅说
据何少梅介绍,对于暂时没有找到亲人的寻亲者,她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以便以后一有线索就通知对方,并成为他们长期的精神陪护“即使付出的精力不少,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比别人辛苦,我很庆幸,我有一支笔,可以把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温暖与感动诉诸笔端”(见习记者 张席贵)
助人圆梦体味温暖
“亲人远在天边,也可能近在咫尺,由于各种原因,一辈子也可能与亲人多次擦肩而过,却不能够相认,这是比任何事都痛苦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三八节”前夕联系《长春晚报》记者何少梅时,她正在帮助远在江苏的一个读者寻找北京晚报招聘广告失散多年的亲人说起在《长春晚报》帮助读者寻找亲人的经历,她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她的内心感受到了温暖
做寻亲者精神陪护
“2015年3月7日,我正在休假中,突然接到报社领导的电话,领导说看中央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办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试着写一写寻人的稿件,帮助那些与家人失散的读者找到亲人”何少梅说,领导的话对她是一个触动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