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在疫情期间火遍全网的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在贵阳会议中心作了《提高一线预警能力,未雨绸缪防新冠》为主题的讲座。活动中,张教授分享了自己和贵阳的渊源,以及当前全球新冠肺炎防控的态势,并就如何防控疫情提出了相关建议。检测能力需提升仅靠体温表、绿码是不够的!张文宏表示:“我们要加强检测能力提升,如果检测能力不提升,仅仅通过体温表、绿码是不够的,我们要大幅度提高预警的能力以及出现病例以后快速检测能力。”新冠肺炎病毒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吗?张文宏说:“我也知道一些感染过新冠肺炎的人在生活中还受到一些歧视,这些歧视毫无理由!我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流感和新冠肺炎是凭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不肯终止,难道是这个病毒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吗?事实上,有些病毒是具备长生不老的能力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不要忽略新冠病毒会混杂其中他说:“我昨天晚上到贵州都十一点多了,我看到贵州的经济恢复得非常好,这么晚了,吃饭的地方都还很热闹,贵州现在虽然没有新冠了,但是其他的传染病还是有,所以请贵州的呼吸科、急诊科做好常态化防控。但是在做的同时对新冠病毒的筛查要做好,新冠肺炎的判研,主要的建议就是快,它蔓延的速度比我们现在的流感还快,所以我觉得今年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大家还是要注意,新冠的筛查要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就是混杂在秋冬季的疾病当中的。”指望群体免疫新冠病毒绝不可行张文宏教授表示,“一个疾病仅靠群体免疫是完不成的。”他解释说,天花病毒在发明疫苗之前蔓延了几百年,但并没有产生群体免疫。目前欧洲部分国家新冠病毒致死率达10%以上,像流感通过变异获得持续传播一样,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变异。不要以为疫苗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张文宏教授说:“大家不要以为疫苗出来就万事大吉了,世界上因为疫苗出来万事大吉的疾病现在看来数量有限。有些病毒蔓延了十几年了,仍然在流行,看到群体免疫了吗?所以任何人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时候提群体免疫,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延伸阅读;张文宏称全球第一波疫情还没结束:现在是最黑暗的时刻8月8日,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客“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关于全球新冠疫情走势,他指出:所谓的秋冬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结束为标志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波并没有结束,目前“秋冬第二波疫情”还是伪命题。在张文宏看来,现在是全球疫情最黑暗的时刻,每天新发病例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根据群体免疫的数学模型,群体免疫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很多年才会完成。他表示,眼下全球疫情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疫情继续高涨的地区和疫情基本得到管控的地区。中国无疑是疫情基本得到管控的国家中做得最好的,“不管海外疫情如何演变,中国始终是汪洋大海里一块坚实的磐石。”“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再到大连,还有其他的中国城市,我们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抗疫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在疫苗出来之前,依靠扩大检测、社区管控、精准防控等一系列方法。中国成为全球相对安全的区域。”张文宏说。不过,有些人仍担心全球疫情持续恶化,或将导致中国面临更高风险。对此,张文宏的分析让人宽心:“其实不必这样想。虽然短期内疫情还消停不了,但未来还是乐观的。在疫苗发挥重大作用之前,我国方方面面准备充分,疫情反应策略会越来越完善。”新冠肺炎什么时候会消失?张文宏:要等两个机会针对全球疫情,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8月2日的一场讲座中再次表达观点,目前来讲,美国、巴西、印度三国疫情最为严重。对于全球而言,未来的疫情走势不容乐观。“未来的秋冬季节,疫情可能再次迎来高峰。中东、欧洲,甚至非洲,会受到影响。”张文宏说道,新冠肺炎消失有两种途径:一是疫苗出来,全体接种疫苗,才有可能摘下口罩。二是群体免疫。近期大连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与大连凯洋海鲜公司相关,加上此前各地海关在进口海鲜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让市民对海鲜有些恐慌。对此,张文宏解释,从科学的严谨性出发,当前仍旧无法证实海鲜、水产品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不过,相关市场所售冷链生鲜食品确有潜在风险,在相关防疫措施上应该做到不松懈。(原标题:“不要以为疫苗出来就万事大吉了”!今天,张文宏在贵阳说了这些)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金沙发布央视新闻楚天都市报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