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北京胡同西海南岸的文艺风与流

“魅力”二字,词典上的解释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从这点来说,当了几百年首都的北京,自然是非常有魅力的。

它就像一块超大的磁铁,纹丝不动,就吸引了无数人。帝王将相在这里上演“权力的游戏”,文人墨客在这里书写笔墨诗情。如果说前者的舞台主要是巍巍紫禁城;那后者的舞台则是京城的胡同。

别看胡同幽深、曲里拐弯儿,甭管它犄角旮旯,却上演了几多生死、几多悲欢、人情冷暖、时代变迁,这里孕育出了无数故事,故事则成了文人笔下的风情。

那这些风流雅士在北京的居所是什么样的,文学大咖和胡同又是怎样相互成就的?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市历史协会和文保协会会员,《北京晚报》和《新京报》特约作者——申申老师,带你一起体验胡同里的文艺范儿和流行风。

老舍的出生地:小杨家胡同

并非每个历史悠久、富含文化的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书写者,北京很幸运,它为自己找到了老舍。同样幸运的是,老舍也听到了这大城的召唤,那是北京以其文化魅力对于一个敏于感应的心灵的召唤。

老舍在老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一闭眼就是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以至于为了表达热爱,他会让故乡的风景,作为背景板出现在作品中。

据不完全统计,老舍在作品中提到最多的胡同,就是《四世同堂》的故事发生地、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葫芦状的“小羊圈胡同”,雅化之后叫小杨家胡同。

电视剧《四世同堂》中的胡同如今的小杨家胡同八号

小杨家胡同布局比较特殊。它不像一般的胡同直来直去。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这样描写这条小胡同:“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

这条胡同同时也是老舍的出生地,也是他度过童年时光的地方。老舍在这里接触贩夫走卒,趋走于市井之间,听着俚曲小调、看着杂耍把式。

现今的小杨家胡同仍然是老舍先生所描述的这种形状,等你探访属于它的平淡与传奇。

名字最美、最文艺范儿的胡同:百花深处

北京的胡同,名字千奇百怪,什么风格的都有,有名字平淡的,比如柳树胡同、枣林胡同;有令人喷饭的,比如屎壳郎胡同(现改为时刻亮胡同)、狗尾巴胡同(现改为高义伯胡同);也有名字起得极好听的,如新街口南的百花深处。

在歌手陈升的《北京一夜》中,有这样的歌词:“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百花深处”,这里的“百花深处”一语双关,既有蓦然回首的迷离幻象,又是现实中的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相传得名于明朝。当时有一对种花夫妇在此定居,这里“在黄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时皆宜之感“,京师人称为“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这个诗意的名字,天生就与文艺范儿脱离不了关系。除了陈升的歌,这里还成就了顾城的诗。

年代,诗人顾城曾经在这里当木匠,他作了一首小诗,名字叫《题百花深处》:“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

如今的百花深处,自然没有上个世纪的幽静,然而相较于车水马龙的闹市,百花深处依然不失为休憩精神、暂别纷扰的地方,相信当你漫步在这里,会出现自己内心的那个“百花深处”。

充满文艺范儿不仅仅是上述两所,此外还有清末民国时期的热闹地儿护国寺,当年数不清的男女老少前去护国寺庙会,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这里还有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棉花胡同见证了当年和枭雄袁世凯打擂台的蔡锷将军……

这期讲座,就由申申老师带领我们一起,从平安里到积水潭,打卡北京胡同里的文艺大佬,吹一吹流行风吧。

讲师介绍申申北京历史文化研究者知名作者、历史讲师讲座预告11月3日晚8点《从平安里到积水潭:西海南岸的文艺范儿与流行风》

收看方式

群内直接听,不用进新群!!!

不在群内的朋友请扫描海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4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