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讯这个信访栏目,当初说好就办仨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06/4619541.html

年11月17日,《北京晚报》与北京市信访办合作开办了“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如今,这个栏目已经14岁,刊发数千期,成为中国报业的一个奇迹。

▲“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的第一期

创办时只打算先试三个月

党政部门和媒体合办栏目,监督政府工作,现在已经不新鲜了。而在14年前,全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在当时,面对大量的社会问题、群众的诉求,虽然信访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那时,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是写信、上访,市长热线老是占线,最多时一天能收到上访信多封,接待人员上千人,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北京市领导当时提出要求,要创新信访工作,畅通民意反映的渠道,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怎么才能创新信访工作呢?信访办深入到区县社区调查研究发现,群众要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情,却有80%都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大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诸如有路灯不亮、暖气不热、环境脏乱等问题,但正是这些“小事情”,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由“小事”变成“大事”,使政府的工作陷于被动,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

根据群众的要求,利用新闻媒体来监督政府的工作,推动问题的解决,大家认为这是个好办法。

信访办和新闻媒体合作监督政府部门,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这一设想得到了《北京晚报》的大力支持,即刻就定下来可以合作创办一个栏目,反映群众呼声,促进问题解决,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当时,还没有一家报纸和党政部门合作办栏目,解决群众的诉求,这个栏目能办多久谁也没底,于是暂定栏目先开办三个月。谁也没想到,这个预期寿命只有三个月的栏目,至今仍在为市民服务,为党和政府服务。

起名为“我们日夜在聆听”

北京市信访办对新栏目非常重视,为和《北京晚报》对接,专门成立了工作班子,还设立了信访办宣传处。

新栏目的内容,就是来自信访办每天接到的来电来信和诉求。

新栏目的名字叫什么好呢?率先定下来的是“聆听”两个字。这是由市领导“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的指示中提炼出来的。聆听什么?自然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人民群众的声音。谁来聆听?是党和政府,是人民群众。新的栏目要向党和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又要向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于是,经过研究,栏目的名字最终被定为“我们日夜在聆听”。

14年来,“我们日夜在聆听”每周与读者见面,几个飘逸清秀的大字印在了读者脑海中。

14年来依然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年11月17日,“我们日夜在聆听”的第一期报道见报了。那天的《北京晚报》头版登了两条醒目的新闻,一个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大幅照片,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开办的承诺:专栏不说套话,不说假话,不说虚话。

几期报道之后,市民反响热烈,很多市民来信来电表扬信访办的工作。市领导得知此事后表示,信访办此事开了个好头,也是执政为民政务公开的具体体现。并提出要求,在办的过程中从形式到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市政府各部门要予以积极支持。

自此之后,“我们日夜在聆听”由北京市信访办一家单位主导的事情,变成了市政府各部门要办好的事情。栏目反映的问题,全市各相关部门都大力支持和配合,市民反映的问题通过努力都得到了解决。

“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从一开始计划的三个月,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4年,至今依旧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读者们都说,这个栏目有人情味,拉近了政府和市民的距离,是政府工作的进步。

(来源:《北京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bbfz/13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