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破烂30年,攒下数十万件宝贝,

熟悉老北京文化的人,对阿龙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

三十多年来,没正经上过学的他,从京城的各个角落里“收破烂”,搜罗出数十万件“宝贝”。

它们既非古董,也非文物,只是京城百姓过往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却涵盖了老北京的衣食住行,凝聚着人们对北京的回忆。

留住老北京的声音

“卖小盆儿,卖小罐儿,喂猫的浅(音)儿来,攒钱的罐儿~~~~”

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如果你从静谧的国子监街上走过,可能会被一声余韵悠长的吆喝,带回老北京遥远的记忆里。

国子监街北晚新视觉图

这不是拍戏,也不是时光倒流,而是阿龙又带着他的“宝贝”出来亮相了。

“酸梅汤那个桂花味,喝到您嘴里它冒凉气儿,又解渴,又带凉,不信您就拿碗尝……”穿上长褂,戴上瓜皮帽,一手一对铜质的“冰盏儿”,阿龙立马就变成一个旧时的小贩。

阿龙收藏的冰盏儿京报网/摄

若是拿起一个黄包车的铃铛,他又能讲上一段“黄包车”的旧事:“有钱人家的少爷,坐车到了家门口。这铃铛一响,门房里的人赶紧就要迎出来。哎哟,少爷您回来了……”

阿龙演示黄包车铃京报网/摄

随手拿起一个拨浪鼓似的“唤娇娘”,他又能讲上一段典故:“过去的姑娘小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听见这声音,知道卖化妆品的货郎来了,才会出来光顾。”

一边说,还吆喝了一段:“哎,卖梳头油卖网子卖雪花膏卖粘刨花,外带针头线脑~~~”

一般人连名儿都喊不上来的物件,到了阿龙手里瞬间就能变得鲜活起来。

阿龙收藏的部分响器京报网摄

“老北京叫卖不光是简单的吆喝,它集唱、念、表演于一身,自有一套规矩和门道。”阿龙说,正因这缘由,京味儿叫卖声逐渐成了“一绝”,五行八作积累了众多的叫卖调,“不同的吆喝声再配上不同的响器,也能增加吆喝的韵味。”

老北京叫卖看似容易,学起来却要下苦功。他先后师从于多位京城“叫卖大王”,天天到后海边儿吊嗓子,“练得连血丝都吐出来了”,才有了这张口即来,随兴即起的本事。

留住老北京的回忆

脱下长衫,更多的时候,阿龙就像一个普通的北京大爷。

穿着一件素色汗衫,戴着一顶黑边宽檐帽,骑着一台三轮小电驴,满京城地串胡同、“收破烂”。

打鼓儿收旧货北京晚报吴楠/摄

“打三十多年前,我就开始跟着我爸收集这些老物件了。”

阿龙说,他收集的东西不是什么珍贵的文物,全是老北京生活中的用品,什么针头线脑、锅碗瓢盆、镜子衣服之类的老物件。

收藏老物件儿这些年,阿龙结识了不少朋友,他们遍布京城,散落在市井之中,藏龙卧虎,自成江湖。

“整个北京,我有多个收破烂的朋友,分布在东南西北城,都很挂念我,他们一旦发现什么老物件儿,就会立马喊叫我去看看。”阿龙说,所以自己总能淘到一些跑遍旧货市场也未必能买到的老物件儿。

但是,有些老物件儿用钱也买不到。阿龙说,过去哪儿拆房子他就去哪儿转悠,有次遇上一处拆迁的四合院,门上还有几块完好的雕花砖,他揣了些钱去与工人交涉,结果吃了闭门羹。

“我一直等到半夜没人了,才出门去那院子,那时房子都拆了,我就在瓦砾堆里可劲地翻,结果找到的时候,砖头已经被砸碎了。这一砖一瓦,毁了就毁了,守不住就没了。”他惋惜地回忆。

即便是这么用心,比起那些搞古玩收藏的人来,阿龙做的事好像和“收破烂”相差无几。连家里人都不太理解他,说他见天地往家里鼓捣东西,“花钱买破烂”。

经常是藏品前脚被家人丢出去,他后脚再把东西捡回来。

“其实我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用,就是觉得这些小时候的东西消失了很可惜。”阿龙坦白地说,“留住老物件儿,也是为了留住老北京的回忆。”

留住老北京的魂

凭着这股子执着劲儿,这么多年下来,阿龙的藏品已经有30多万件,光是仓库就租了两间,房子都被堆得满当当的。

曾有不少外国人想买他手里的藏品,但阿龙都不肯卖:“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好好守着。”

所幸,近年来社会对老北京文化的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10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