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大犇[1],选自杨雄、周海旺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
摘要:在中国人口出现老龄少子化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二孩,但近两年来女性生育率的提高低于预期。相关部门都在研究鼓励生育二孩的政策,但如果这些政策大多需企业买单,必然会导致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而减少对青年女性的招聘,使女性就业发生困难。女性生育不只是家事,也是国事。所以,女性生育的成本应由社会负担,努力平衡好女性生育和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二孩政策上海女性就业
随着我国人口发展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年决定实施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两年来,女性生育率的提高低于预期,为此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促进女性生育的政策。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我国女性面临的就业和生育困境也越发显现。在宽松的生育政策下,企业会提高对于女性生育可能性的预期,并预估女职工生育为企业带来的人力成本损失。而青年女性所遭受的就业歧视和职业发展困境往往是由于企业为了避免人力成本损失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所带来的。随之而来女性的就业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何平衡好女性生育和就业的矛盾,是我们在制定鼓励女性生育政策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上海市女性就业的基本特点
(一)上海女性就业比例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全国年劳动力调查数据,上海市女性就业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比略低(低1.7个百分点)。根据经济普查的数据,上海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占比约为38.8%,又比全市社会平均水平要低2.4个百分点。这主要原因是女性劳动力在农业中占比较大。上海单位从业人口(非农产业)中女性比例也是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见图1)。
图1上海市女性就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15年劳动力调查主要数据,13年经济单位普查
(二)上海女性劳动参与率农村高于城镇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本市分城乡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高低依次是农村、镇、城市。尤其45岁年龄组后,这种差距尤为明显,50岁后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出现断崖式下降。这与我国现行的城镇企业女性职工50岁退休制度有很大关系,而农村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见图2)。
图2上海市分年龄城乡女性劳动参与率
资料来源:15年劳动力调查主要数据,13年经济单位普查
(三)上海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从就业规模看,上海市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这三大行业的女性职工之和占女性单位就业人数的六成(见图3)。
图3上海市经济单位各行业分性别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单位普查资料汇编(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5年
(四)女性在教育、卫生等少数领域就业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如果分行业看,上海市女性在单位从业人员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住宿和餐饮业中占比高于男性,分别要高出29.0、38.0和3.8个百分点。在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男女就业人数比例相近。而在一些体力劳动较重和室外工作的行业中女性就业人数比例较低,如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女性就业比例较低(见表1)。
表1上海市经济单位分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比重()
资料来源:《上海市经济单位普查资料汇编(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女性劳动力在生理、体力、学识与技能水平上与男性的差异已不是主要问题,有些方面甚至超出了男性劳动力。尤其是近几年来,本市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也明显增强,加上本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女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目前影响女性就业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用人单位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在招聘中往往会优先录用男性的缘故。
(五)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有所下降
年本市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低于年,这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加上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较高,由于再就业困难,使得部分女性劳动力过早地退出劳动力队伍。年与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只是在20-24岁和50岁以上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略有下降,前者与女性大学就读人数比年时有所增加,另外,50岁后退休的人员也有明显增加(见图4)。
图4上海市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上海市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从分年龄就业率看,本市男性略高于女性10个百分点,而在50-59岁年龄组要高出40多个百分点(见图5)。
图5上海市不同性别人口分年龄的就业率
资料来源:《上海市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国统计出版社,17年
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或就业率指标,确实可以反映女性的社会参与、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但这一指标并非越高越好。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比计划经济时期的下降,不能视作为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而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当我国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有些学者曾提出,实行“女性阶段性就业”,甚至所谓的“男性留岗,女性回家”的对策建议,均受到了全国妇联的反对。但客观上,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还是有所下降,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家庭权衡利益得失,当女性就业工资率不是很高,而请保姆照料孩子的费用快速增加的情况下,有部分女性在一段时间内回归家庭料理家务,照料孩子,可以理解为是家庭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年与年相比,从本市未工作人口中女性料理家务的比重看,在25-39岁年龄段比重较高,也是增加最多的(见表2)。这也与年代中期后,本市企业和社区托儿所的关闭有一定的关系。
表2分年龄女性料理家务占未工作女性比重(%)
资料来源:上海市第四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较多地宣传“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而忽视女性的职业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另外,最近几年女性大学生的比例迅速提高,在教育、卫生等行业中女性占有很大比例,从本市从业人员分性别的职业构成看,专业技术人员人员中女性也占较大比例(“六普”资料女性占比为50.6%),社会上又有对职场上有“阴盛阳衰”的议论,这可能是以往“大男子主义”的一种失落。我们应该尊重市场的选择,而不是用性别来论事。
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近三十年来尽管有所下降,但如果与世界平均水平比,我国还是要高得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年的统计,总体上我国劳动力参与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5.2个百分点,其中男性高10.7个百分点,女性更是高出19.4个百分点,如果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要高出21个百分点。[2]自年后,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也成为中国政府和妇女组织在国际社会引以为豪的指标。
而女性就业的多寡与企业用工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并不是十分白瘕风能治疗吗只看白癜风的医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1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