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西餐厅,能让几代北京人念念不忘

五六十年代的北京,你要问哪里最洋气?十有八九别人会回答你:老莫!

在不少小说和影视作品里,这家西餐厅也是常被人提及,去那儿吃上一顿简直够炫耀好半天的。

直到今天,很多来北京的游客,有机会也是要到老莫转上一转,即便不吃饭,感受一下这氛围也是值得的。

那这家餐厅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北京餐厅的扛鼎之店

所谓“老莫”,指的是位于北京西城区展览馆东侧的莫斯科餐厅,年正式开业,是建国后北京的第一家西式餐厅。

莫斯科西餐厅

当时因为中苏友好的关系,国人对苏联老大哥有种敬慕之情,于是亲切地称这家店为“老莫”。

当时《北京晚报》上还出现了一幅照片:一个年轻人得意地举着叉子,配图文字是“我也去了趟老莫!”这之后“老莫”的称呼就叫开了。

那个年代,我国不仅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向前苏联学习,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来国内指导,甚至连年轻人最喜欢的歌曲也包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山楂树》等民歌。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10月15日,作为北京展览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莫斯科餐厅在李富春、彭真等人的亲自提议和主持领导下破土动工,并在次年10月2日开始营业。

年北京展览馆

餐厅内部由大餐厅、宴会厅、咖啡厅等部分组成,大餐厅面积有平方米,中央设有雕塑喷泉,给人以华贵高雅之感。

据说,它的设计者为前苏联中央设计院,建筑材料十分贵重,甚至使用了黄金。

同时,为体现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设计专家还将花鸟虫草精细地放在墙体、门上、柱体的雕刻中,使人在其中就餐仿若置身宫殿,即便今天进去也是极为震撼的。

年莫斯科餐厅

餐厅开业之初,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驻华官员、前苏联援华专家以及赴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老一辈的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在这里举行盛大宴会,接待重要外宾。

年莫斯科餐厅收据

开业当天,北京展览馆内举办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以及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都曾到场。

会后,周恩来总理就在莫斯科餐厅招待来宾,赫鲁晓夫也成了莫斯科餐厅的第一位苏联客人。

年5月,前苏联开国元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国家主席刘少奇也是在莫斯科餐厅设宴招待。

到了60、70年代,更多政治人士和高干子弟也成了莫斯科餐厅的主要客人。

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曾在《溥仪与我》一书中写到,他们夫妇“每月到莫斯科餐厅吃一、两次西餐,两人吃一顿饭不过花三元到四元而已”。

令人向往的高端餐厅

别看在李淑贤口中,莫斯科餐厅的消费“不过三元到四元而已”,放到一般人身上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能够一名大学生10天的伙食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简直太奢侈了。

老莫的菜品都是正宗的俄式宫廷菜,以咸甜酸辣为主,用料以奶油居多。

放一份70年代老莫的菜单供各位感受一下:

京报网制图

当时的物价是个什么标准呢?花1块钱,可以吃上四菜一汤,里面还能有肉;一碗素面卖8分钱,肉面1毛4分钱。

和上面的表格一对比,是不是感觉“很差钱”?这还不算,能进去吃还得有粮票才行。

当时进出老莫最起码得有一身将校呢配军挎,要穿上的确良和懒汉鞋,可能都得遭白眼;骑的那得是进口凤头或凤凰牌自行车。

可以想象,在70年代能够置办齐这些“装备”的都得是社会的中上层。

当然,老莫的服务水平也不一般。门口的保卫和里面的侍者都具有极高的政治素质,小伙子个个精干,女服务员则是俄罗斯姑娘,卫生间里还有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天外之物”的口红、香水等化妆品。

就是这些不一般,让人们把去老莫吃西餐视作充满荣耀感的活动,去那里吃的不是一顿饭,而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这里也逐渐成为引人向往的一个目的地,没去过老莫,就像外地人到北京没去天安门城楼一样,别提多遗憾了。

在王朔的小说里,请客吃饭也要到老莫去,如果没有在这儿吃过西餐,那顽主的身份也是不完整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老莫场景

不过向往归向往,当时一些人的素质可并不高,甚至在用餐后把餐具“顺”走了,以至于到了80年代初期,老莫的餐具流失严重,只好将原来的银质餐具改为普通餐具。

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就有这么一段:

在莫斯科餐厅吃饭,袁军顺走餐具后对经理说:没什么,就是你们服务员太粗心了少摆了一套餐具……

据说,当年的银质餐具如今只剩五六套了,已被餐厅当成文物封存了起来。

年正在老莫用餐的顾客

说了这么多,老莫的菜到底好不好吃呢?其实这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人对那里的红菜汤念念不忘,也有人“不敢恭维”。

让芝麻君印象最深的是,黄永玉有一幅《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画上方题了几行文字:

某日余偕妻儿赴西郊莫斯科餐厅小作牙祭,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漠,坐于小偏桌旁。

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果酱,小碟黄油二小块,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毛巾一方,将抹上果酱及黄油之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丛缓缓隐去。

……

老人手中之面包即为其夫人带回者。情深若是,发人哀思。……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居然能喝此蹩脚红菜汤,真大忍人也!

总之,味道好坏大家前去品尝一番就知道了。

分别为罐焖牛肉、金枪鱼沙拉、奶油烤杂拌、俄罗斯红菜汤

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莫餐厅也被卷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从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红色贵族的聚居地,转化为一个怀旧氛围浓郁的五星级西餐厅。

年《北京日报》上关于老莫的宣传

年,老莫花巨资进行了扩建和装修,增加了多功能厅和包间,可容纳人同时就餐,增加了对外承办企业产品发布会、商务会议等各种活动。

菜品也不仅仅是围绕俄式了,创新菜上了三四十种,包括法式蜗牛,还有三文鱼等。

重新装修后的老莫上了一个档次,到这里消费,人均至少元,尽管并非西餐厅中最昂贵的,但无疑仍高于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所以,来这里就餐无形中也显示了经济实力。

如今的莫斯科西餐厅

由于餐厅温暖、浓厚的怀旧气氛,来此就餐的客人多是家庭成员和朋友,而少有商务往来。

很多人的父辈或者他们自己,都与俄罗斯文化具有某种联系,餐厅中悠扬的背景音乐还是人们熟悉的旋律。

这座承载了新中国60多年记忆的老餐厅,如今仍然食客往来,络绎不绝。

他们之中,可能有慕名而来想体验一把红菜汤的外地游客;也可能有当年的顽主,进来回忆当年的青春岁月;再或者,就是在这里吃了大半辈子的食客,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迅速点了菜后安静地用完餐,偶尔和身边人交谈一两句……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吧。

资料

北京人的“老莫”、老莫三代、西餐在中国、中国新闻周刊:老莫餐厅经营的前半生与后世纪

麻团儿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10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