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河北司机,北京发布重磅新规办进京证

违法查询

路况上报

航班信息

新闻爆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天(6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正式发布。自年11月1日起,外埠载客车辆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每天进入六环路范围内行驶和停放的外埠号牌车辆数量已经突破70万辆,而真正长期在京行驶的外埠车辆要远超过这个数字。综合考虑外埠车辆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刚性需求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客观约束,6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正式发布。

为了控制以异地上牌长期在京使用方式规避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的车辆,确保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和停车资源供需矛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此次《管理措施》规定,自年11月1日起,外地牌照的载客汽车,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办理的进京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7天。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在上述范围内支路等级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根据停放天数相应扣减当年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天数。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进入上述范围道路行驶的,认定为“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六环路和通州以外的区域,由各远郊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划定外埠号牌的载客汽车凭进京通行证通行的区域。

通告全文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为精准管控以异地上牌长期在京使用方式规避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的车辆,确保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和停车资源供需矛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有关规定,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要求,经市政府同意,自年11月1日起,对在本市部分行政区域内道路上行驶的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采取如下交通管理措施:

一、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驶的,须办理进京通行证。进京通行证应放置在车辆前风挡玻璃内侧左下部(通过“北京交警APP”办证的,需自行下载打印)。

二、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办理的进京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7天。有效期届满前,应驶出上述范围。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在上述范围内支路等级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根据停放天数相应扣减当年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天数。未办理进京通行证或进京通行证超过有效期,进入上述范围道路行驶的,认定为“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三、下列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进入上述范围内行驶,无需办理进京通行证:

(一)已经领取外埠客运通行证的省际长途客运汽车和省际旅游客运汽车;

(二)军队、武警车辆及执行任务的警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

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通告的规定,在上述范围周边道路设置禁令标志,并通过增设、整合道路及城市公共空间视频监控资源,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五、上述范围以外区域(不含高速公路主路),由各远郊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划定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凭进京通行证通行的区域。

六、《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关于对部分机动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通告》(京交发〔〕29号)中关于载客汽车的交通管理措施与本通告不一致的内容,以本通告为准。

特此通告。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年6月15日

NEWS

相关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要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的次数?

进京通行证是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在北京市部分区域内行驶的凭证。多年来,这项管理措施为确保首都安全、保障进京车辆符合环保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以来,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申请办理进京通行证的便捷性。但是这一便民之举也促使办证数量迅猛增长,目前日均办证数量已突破13万张,平均每周办理91万张。根据对近12个月的数据分析,约70.9万辆外埠号牌车辆连续办理进京通行证长期在京使用。

据监测和调查,近年来部分北京市常住人口为规避小客车调控政策转而在外省市登记上牌,月均超过辆,严重影响了北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高达10%;五环路内居住区停放车辆中外埠客车占比为5%至13%,五环路外已达到15%至29%。外地车本地化的情况已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外埠号牌客车长期占用北京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运行压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停车资源更加紧缺,同时还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最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表明,机动车等移动源在本地排放中的占比明显上升,已高达45%,是上一轮解析结果(占比31.1%)的1.4倍。

因此,综合考虑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刚性需求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客观约束,决定采用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次数的方式,加强进京通行证管理。

问:措施是否会对外埠号牌车辆正常来京带来不便?

这次出台的管理措施对于正常临时来京办事的人员没有影响。《通告》规定,每辆外埠号牌车辆每年可以办理12次进京通行证,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连续申办,也可以每月或不定期申办。进京通行证每次最长有效期为7天,每辆车每年可以在办证范围内通行的时间为84天,占全年时间的23%,可以满足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需求。

问: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本市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本市大气环境治理目标,对机动车实施数量调控”;第七十一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一定区域内采取限制机动车行驶的交通管理措施。”

因此本《通告》内容符合法律精神,法律依据充分。

问:在中央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加严进京通行证等交通限行措施是否会阻碍交通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在“副中心与北三县要协同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要求下,把通州全境也纳入办证范围会不会限制了两地发展的融合?

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是“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将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核心城市为鼎足交通枢纽,以密布环绕区域内的高铁、城际、市域铁路线路为骨架,逐步实现区域内各地级市、县级市之间的串联和衔接,并将一些偏远区域纳入到京津冀区域快速铁路交通网,以“公交化”服务助力京津冀一体化。

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着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该区域将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内部和对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以不同层级轨道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共存的复合型交通走廊,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客运枢纽为节点组织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转换。

由于在地域上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相接、互动性强,过境交通需求旺盛,因此更需要坚持公交优先,疏堵结合。比如,为满足北三县居民的通勤需求,在已有10余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今年初又开通三条常规公交线路连接北三县重点居住区和地铁6号线潞城站,极大地方便了换乘轨道交通进入城区,日均客运量达到人次,大部分通勤人员用地面公交接驳地铁的出行方式替代了开私家车,潞城地区停车混乱局面得到根本解决。下一步随着副中心轨道线网的建设和地面公交线网的优化,必将会促进两地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

责编

晓欢

编审

李建春

监制

江泓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北京最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bbfz/10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