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李夏)9月18日,北京市检察院召开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会议。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北京检方在试点公益诉讼的两年间,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件,其中办理诉前程序案件73件,提起公益诉讼案件17件,促使余亩耕地复垦,关停和整治环境污染企业66家,保护和收回国家所有资产和权益价值万元,累计要求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承担修复环境费用近万元。
据悉,北京检察在试点工作中围绕首都城市总体布局,把空气、水源、森林、土地、文化等列入了公益诉讼的关键词中。密云、延庆、海淀区检察院加强水源地保护,督促市水务局对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京密引水渠“两库一渠”周边长期存在的系列违法水事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平谷、怀柔、门头沟等5个区检察院聚焦森林资源保护,督促园林绿化行政机关治理被毁林地,补种树木千余株。昌平区检察院等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共向国土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2件,恢复基本农田数十亩,拆除违法建设近万平米。通州区检察院向区文委发出检察建议,促进全区启动相关程序切实保护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据介绍,北京检察还积极落实首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活动,共向环保、城管、住建委等行政机关发出15件检察建议。今年6月底,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对北京多彩联艺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喷漆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污染大气环境一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并同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该案系北京市首例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在会议上要求,全市行政机关要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为契机,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监督问责。
张工说,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切实解决“两法衔接”牵头单位不统一、统筹协调难、执法标准不统一、证据衔接难等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两法衔接”工作协调机制,确立常设办事机构,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情况,要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另外,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要加强信息互联互通,确保线索及时发现和移送检察机关。
推荐阅读
●《法制日报》
北京检察为全面开展公益诉讼积累案件样本两年发现公益诉讼线索件
●《北京日报》
检察机关试点公益诉讼两年着力保护蓝天碧水66家污染企业被关停整治
●《北京晚报》
试点公益诉讼两年成效显著北京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促余亩耕地复垦66家污染企业被关停整治
●《新京报》
北京试点公益诉讼两年66家环境污染企业被关停整治
赞赏
长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哪里有卖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