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工艺北京晚报对我系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闫佳珺同学的采访报道
漆器的木胎也有选择,簪子用桃木、手镯用榉木,材质密度越小,漆的吸附能力越强。
漆器制作费时费工,圆的物件需要上漆30遍、镯子20遍,推光用的砂纸从目依次使到目,全部加工都是手工完成。
制作漆器的荫(音)房建在自家的厨房里,依靠地暖和电热毯加温。
接触大漆会过敏,闫佳珺认为过敏越厉害的漆越好。
闫佳珺制作的每一款饰品都有自己的名字,其中一款手镯是给奶奶做的生日礼物。
家里的厨房变成了工作间,大漆稀释剂有刺激性气味,父亲为此安装了专门的通风系统。
47天的寒假对于闫佳珺来说,正好是制作一件大漆物件的工期,他准备利用寒假时间做个大些的器物。
今年21岁的闫佳珺是北京城市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大二下学期的一门“漆木修复”课,把他领进了中国传统漆艺的大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犯怵,因为大漆会咬人(指皮肤过敏)。后来实际接触了也没那么可怕。”闫佳珺说,“当时授课的祝重华老师没直接教修复而是先教做大漆,自己感觉大漆制作很对自己的路子,就喜欢上了大漆制作。”
对于大漆,闫佳珺有着自己的认识,“一提大漆,现在人想到的是化工油漆,这是两回事!大漆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最早在河姆渡出土文物中就有,《韩非子》记载,‘虞舜做食器流漆黑其上,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漆器的制作非常费工、费时、费料,所以当时乃至后来很久,漆器都是富裕人家的物件。后来因为瓷器的迅猛发展,漆器才开始淡出人们生活。大漆是纯天然的,有自己的脾气,比如说,大漆要想彻底干燥,必须在有一定湿度的环境里,而且有最佳干燥期,这个是其他材料不具备的。在漆器制作过程中,大漆的颜色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干燥时间越快颜色越暗,是不是很有个性?所以我一直觉得大漆是有生命的。”
“漆器制作是个磨性子的辛苦活儿,现在没几个人愿意干。制作一件漆器,要经过备胎、底漆、髹漆、起纹、磨显、推光、揩清七道大工序,每道工序又要加工好几遍,一个磨显最麻烦的时候要磨九遍。但是漆器有自己的优点,它抗腐蚀性强、不怕水,木胎刷漆后强度会增加,使器物更具延展性,生活中什么都没有漆的兼容性大,所以大漆制作的饰品最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闫佳珺说自己喜欢创新,他以“瑾瑜大漆”命名自己的工作室,采用大漆变涂工艺制作的大漆手镯、发簪、手串、葫芦,由于色彩艳丽且每一款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符合高端需求,很受市场欢迎。漆器制作给了闫佳珺很大的发挥余地,他还在进行各种新的尝试。
漆器制作是一门古老的技艺,说到传承,闫佳珺形象地说:“传承的手艺就像咱家摔在地上的碗,有碎片就要捡,捡不起来就自己拼,虽然拼出来不一定就是青花五彩,也得让后人知道咱们家传有这么个碗。不然外人捡去就成人家的了。”
转自-1-18期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程功摄J
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专家微信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