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墙打洞,即将消失的中国精酿起点

编者按:随着北京市加大对于“开墙打洞”的专项整治力度,很多人记忆中的胡同小店全都将不复存在。有人说,一个没有毛细血管的人和一座没有小商店的城市,都是让人绝望的。但在一切“你懂的”的原因面前,一个行业的变迁和一种生活状态的变化都显得那么渺小与无奈……

文:赵晨

责任编辑:周京生

4月2日,Elnido迎来了自己7岁的生日。

Elnido位于北京方家胡同里,是北京最有范儿的啤酒酒吧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在北京售卖精酿啤酒的酒吧之一。

在七周年店庆之际,Elnido却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七年之痒,迎接着可能是最后一次的狂欢,等待着自己生死未卜的将来……

随着北京市加大对于“开墙打洞”的专项整治力度,很多人记忆中的胡同小店全都将不复存在。处在方家胡同中的Elnido也在治理的范畴,很多在这里留下过珍贵记忆的酒客,现在几乎每天都来再喝一杯,为的是多保留一点当年在大树下面喝酒的那份回忆……

01

年,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小帅从朋友那里接手了一个根本转让不出去的进口食品小超市,利用库存的一些洋酒,把它改成了一个小酒吧,Elnido。周边的邻居、住户都劝他说:“在这里做酒吧一定没戏,你连个吃的都没有,谁来啊。“

那时这家店还剩3个月房租,小帅说:“我就给自己3个月的时间,挣到钱就继续干,赔了也没什么损失。结果试了3个月,越来越好,还挣了点,那我想就继续干吧。没想到这一干,就是7年。”

那时候的Elnido并不是一个啤酒吧,虽然也有啤酒,但是数量非常少。在和胡同里面的一些老外交流之后,发现他们还是更喜欢喝啤酒,这让小帅慢慢的把经营重点改成了啤酒。

在年和年,啤酒市场还非常初级,没有什么像样的啤酒吧,中国市面上除了一些比利时啤酒外,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少。小帅说:“那时候有钱就进啤酒,不断的增加,一开始很少,年左右才能有款。也不懂好喝不好喝,就是看见新鲜的进。”

虽然啤酒市场还很初级,但Elnido所在的方家胡同位于京城文化的核心地带,雍和宫,国子监,鼓楼等具有老北京风俗的景点将其环绕其中,附近外国人很多。这种能坐在户外、树下惬意的喝酒聊天的酒吧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所以在那个时候,光顾Elnido酒吧的客人中,90%都是外国人。这种热闹,也吸引了很多外文媒体的报道。

Elnido的红火让很多人慕名而来,同时也让一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在胡同里面,你只要租个房子,摆些桌椅,买几个冰箱,进一百多种啤酒,够了……

02

小帅的Elnido酒吧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中国精酿啤酒最早的据点之一,现在活跃在精酿啤酒行业中的人,当年几乎都是这里的常客。

牛啤堂的创始人银海,熊猫精酿的创始人潘丁浩,imbr的创始人周京生都常在这里出没。牛啤堂的另一个创始人小辫儿偶尔也会来,但那时候小辫儿身份是另一家酒吧的老板,位于南锣鼓巷,以户外主题闻名的过客酒吧。

过客酒吧开业于年的7月,大规模做精酿啤酒同样是在-年。余款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放在多个冰柜里供客人挑选。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专门来这里喝啤酒的客人,成为了精酿啤酒早期在北京的另一个据点。

过客所在的南锣鼓巷被广为人知是年,奥运会成为了这条巷子宁静与喧嚣的分水岭。作为本地文化的名片,南锣鼓巷得到政府的青睐,成为了胡同的代表。那一年,远在广州的公交车上都有南锣鼓巷的广告,北京更是不遗余力的在各个渠道宣传着这条有历史积淀的小巷。

大量的游客,让南锣鼓巷及其周边的胡同充满了乱象,但却绝不缺乏商机,卖什么都赚钱,这让非常有特色的过客酒吧经常人满为患。

过客的红火让很多人慕名而来,同时也让一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在胡同里面,你只要租个房子,摆些桌椅,买几个冰箱,进一百多种啤酒,够了……

03

不论是Elnido还是过客,他们都在胡同里“不自觉的”普及着精酿啤酒。直到、13年,出现了第一批大规模的精酿啤酒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后来很多都投身到中国精酿啤酒革命中去,胡同可以称得上中国本土精酿啤酒的摇篮。

在这两年里,很多第一批精酿啤酒爱好者都采取了上文提到的“房子+桌椅+冰箱+酒”的模式开店。然后,胡同里的精酿酒吧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大家都差不多,几乎全是销售瓶装啤酒,也就是俗称的“瓶子店”。

小帅说:“这个东西好复制,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年,方家胡同就有几家这种精酿酒吧了。几乎每天也都有人来‘参观学习’,看我这里的经营情况,然后去别的胡同开酒吧。后来也有直接从我这儿进货的,那时候也不指着这个赚钱,毕竟这种东西你要真用心找也都能找到,就能赚个烟钱。”

无数酒吧的出现,让精酿市场真正的繁华起来。Elnido在年店庆的时候,20多平米的店加上外面的小院,一共站了多人。

胡同里瓶子店越来越多,其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新开的店只能在啤酒数量上做文章,你的店有款,我就要有款。这种趋势让进口商们将更多的啤酒品牌进口到中国,时间长了,这些小小的瓶子店很难完全消化。

“,13年就已经想不起来店里有多少款啤酒了。再往后几年新酒越来越多,选酒的标准就是销量,卖的不好以后就不再做了,”小帅说,“绝大多数胡同里的瓶子店都是这样,对酒的品牌没有概念,也没什么忠诚度。”

在这种盲目的、不断攀比数量的军备竞赛中,有些人决定扩大营业规模,在胡同中开分店。也有人跳出这场竞争,做自己的啤酒品牌。

04

最早在胡同里开启属于自己精酿品牌的是一些外国人,豆角胡同的大跃,东四八条的悠航,以及在各个胡同里面推车卖酒的京A。

年,京A的创始人Alx和Kris就带着他们的啤酒车在胡同里走街串巷。看着大家喝到精酿啤酒的反应,筹划着他们未来的精酿品牌。Alx说:“看到大家的反应其实非常好玩,不是所有胡同里的哥们都喜欢喝,但是我们知道让人们爱上精酿啤酒需要时间。”

比京A早一些的是创立于年的悠航,创始人钱德勒是美国人。他于年底在东四八条开了悠航鲜啤的第一家店。问及选择胡同的原因时,他说:“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的地方,在店外看起来是普通胡同民房的样子,但是打开门之后确是啤酒汉堡这些外国元素,这种反差能带来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北京胡同里的文化气息,是外国人选择这里作为品牌起点的原因,而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然也不会放过。

年4月,在前门西河沿胡同里,和平酒馆开业了。在创始人李铮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北京南城基本没有什么啤酒吧。大家基本都像小帅的Elnido或者小辫儿的过客那样,开在北边的鼓楼,什刹海,三里屯附近,那里外国人较多,生意比较好做,而位于南城胡同里面的和平酒馆,偶尔会有路过的外国客人,主要都是周围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和平酒馆起初也是瓶子店的模式,但李铮在没过多久之后,便开始在店里销售自酿啤酒。之所以要做自酿,李铮是这么说的:“瓶子店太容易复制,对于做酒的人,多少还是掌握些核心技术更重要。”

同样在寻求转型的不止李铮一个人,一些老的啤酒酒吧也开始在自酿啤酒上寻求突破。牛啤堂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品牌。

05

过客在南锣鼓巷的生意依旧红火,但小辫儿确陷入了迷茫,可选的瓶装啤酒越来越多,但他感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大。他说:“我当时在想,如果只做瓶子店,而自己不去酿造啤酒的话,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小。做别人的品牌,酒的风格和种类选择就有非常大的限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后来他和银海一起,在护国寺的一家商场里做起了牛啤堂的精酿品牌。从胡同到商场,这并不是小辫儿和银海有意为之,他们只是想把







































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x/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