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编前会(ID:Bianqianhui)
停刊、裁员、降薪……这些字眼注定会入选今年报业年度TOP10关键词。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份新报纸却将于明天逆势创刊。
在今天出版的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商报等报纸上,编前会看到这样一则广告:有品味又值得品味,北京文摘年10月22日创刊。从广告不难看出,明天面世的北京文摘主管主办单位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该报为周刊16版;统一刊号为:CN11-;邮发代号为:1-36;零售价为2元。
其实,该广告前几天就曾在北京晚报等媒体上进行过预热(如下),只不过没有透露报纸名称。
据了解,我国第一批文摘类报纸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面对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文摘类报纸以其密集而短小的信息,平易朴实的平民风格,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合理的价格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全国正式出版的文摘类报纸约为30多家,包括《报刊文摘》、《每周文摘》、《文摘报》等。其中既有期发行量超百万的大户,也有期发两三万的“小不点”。
文摘类报纸创业历程大都有如下几方面共同点:一是起步早,且受政策严格保护(一个省市一般只允许一家存在),竞争压力不大;二是多为党报或日报的补充,是其下属的编辑部;三是大部分交邮政发行,成本低,且均有不菲的发行利润。这些特点决定着这一“报纸”生存环境,也保证了其近20年来在报业群体中的优势地位。
文摘类报纸的划分:
(1)国际时政类,代表性的报纸有北京的《参考消息》和上海的《上海译报》,销售量保持很稳定且发行量大。
(2)分门别类式的文摘报,比如科教类的《电子文摘报》、《科技文摘报》、《教育文摘周报》、《少年文摘报》等;保健类的《益寿文摘报》、《健康文摘报》等。
(3)综合性文摘报,代表性的报纸有《每周文摘》、《中国剪报》《文摘周报》等。
有分析认为,曾经作为新增长点的都市报对报业经济的拉动效应接近顶峰,报业内部出现了对报纸新品种的又一轮追逐,而文摘类报纸恰恰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选项。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文摘类报纸低投入、高产出,整体上显示盈利态势。这对比于其他种类报纸成长周期长、持续投入高、市场风险大的状况具有更强的诱惑力。二是因为文摘类报纸的进入门槛低。报业集团在重新整合内部资源以改造子报的经济效益时很容易被上述优势所吸引。
不过,随着报业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化,“文摘报纸”的传统优势越来越小,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那么,明天面世的北京文摘有什么应对之策,前景又会怎样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白癜风的最初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