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没有一些事情的外在形势变紧迫了,你得提高效率,并伴有一点危机感?如果有这种感受,大概你正在体验着火星逐渐贴合冥王星时,通常会带来的影响。金星在这一周将离开天蝎座,进入射手座,有关感情和“控制”、“占有欲”的一些关系将有所缓和。此外这个周末,我们也正在经历着一次激烈的满月,因为有了天王星的加入,这次满月显得有点“混乱”。
自来水“致癌”
近日,清华大学一项关于自来水的调查研究发布后,“自来水中含有致癌物质”的话题在网络上受到热议。此次清华大学的调查研究涵盖水厂出厂水、家庭自来水和水源水,测试了当前已知的全部9种亚硝胺类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在所检测的个自来水样本中,亚 二 (NDMA)是亚硝胺类化合物中含量 的。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自来水中NDMA的平均浓度大约是11纳克/升。“风险 ”的华东、华南地区,家庭自来水中的NDMA平均含量大约在18纳克/升左右。长三角地区的家庭自来水中NDMA的平均浓度为28纳克/升左右。
医学界在50年代就发现亚硝胺是一类强致癌物,当时主要研究食品、烟草和工业污染中的亚硝胺。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研究始于20世纪末。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与中国某些地区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
从媒体报道情况看,亚硝胺在中国出厂水和龙头水中的检出率确实堪忧。但还有些参照系:我国出厂水和龙头水中NDMA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和13ng/L(纳克每升),有 亚硝胺风险的长三角地区,这组数据分别为27和28.5ng/L,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限制值(ng/L)仍有距离。很多时候,只要将有害物质剂量、浓度等把控在安全范围内,也就属于安全可控的范畴。
星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水中“PM2.5”的检测无关紧要。亚硝胺会在人体内富集,换句话说会积少成多,能不摄入就不摄入是安全原则。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讲,我国也该考虑有条件地循序将亚硝胺纳入水质检测标准。而尽量避免有指标遗漏,也应成为水质标准继续升级的方向。对于水中“PM2.5”,要过滤但也不必过虑。对有关方面来说,有步骤地试行将亚硝胺纳入水质检测,并将试行面逐渐铺开,也宜尽早付诸推行。
“《京华时报》停刊?”
17日,不少媒体人在朋友圈刷一条消息,即北京的都市报《京华时报》面临停刊,将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目前无论是京报集团、《京华时报》还是《北京晨报》都未对这一消息发出官方置评。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组建于年。目前拥有十报(即《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北京晨报》《北京商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文摘》《音乐周报》《首都建设报》《北京社区报》),三刊(《新闻与写作》《支部生活》《大学生》),一社(北京日报出版社),一网(京报网)。
《京华时报》年5月28日由中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与北大青鸟集团联合创办,主管主办单位是人民日报社。这是一份集纳社会资金创办的综合性日报,它和两年后创刊的《新京报》被看做是以全新的机制引领中国报业改革并获得成功的典范。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的喻国明曾评价两份报纸的出现“搅活了北京报业略显平静的局面”。
、、《京华时报》连续三届荣获百度中国传媒影响力“状元媒”,新闻网络转载率和点击率名列全国报刊类 名,同时荣获“ 新闻传播力媒体”和“ 时政传播力媒体”;年被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评为第三届“ 投资价值媒体”、“ 成长性创新媒体”;被BM品牌中国传播力中国峰会评为“年度中国百家 品牌传播力的强势媒体”。
星语:自年以来,中国报业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温水中的青蛙已经基本煮熟,自此命运基本注定,报业开始出现关停并转。从一定程度上说,《京华时报》的停刊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市场化能力的弱化,另一方面则是转型无望而经营难以为继。而展望中国报业乃至传统媒体业,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相信,它都正在崩盘的路上狂飙猛进。在市场大幅度萎缩的背景下,《京华时报》不是 个也绝不会是 一个停刊的,今后会有大量的传统媒体倒闭,不仅有报纸而且也会有广播电台电视台。
“3天突破16.5万”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进行了三天,统计显示,17日的报名中,报名人数单日就增长8.6万人,累计报名人数超过16.5万人。目前,考生竞争的最热职位来自中国民用航空浙江安全监督管理局,竞争比已经接近:1。
本次国考招录共有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7万余人,与上一年度规模基本持平。
自15日启动网上报名以来,本次国考的报名人数一路攀升。17日是本次国考报名开始后的 工作日,根据华图教育的统计显示,截至17日16时30分,累计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人,单日报名人数高达8.6万人,相对于第二日6.5万的报名人数,单日增幅%。
报名开始三天后,目前累计已报名职位数已经达到个,约占总职位数的78%左右。
从竞争比来看,目前,平均竞争比 的为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竞争比仍然保持在12:1,竞争比 的是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4:1。而被考生争抢最激烈的前十个职位,竞争比都在:1以上。这些职位大多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及以下部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大多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要求比较宽泛,政治面貌不限,多数不要求工作年限,报考门槛相对较低也促使这几个岗位竞争最激烈。
星语:每个人在报考公务员时,肯定会对所报考职位的权力与责任、岗位的收入与工作强度作出一番权衡。多年来报考者纷纷涌向有职有权的部门和岗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岗位“权责对等”的原则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权力大责任轻的职位甚至隐藏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所以,当报考者热衷于那些有职有权部门,冷落“无权”部门时,不仅折射出报考者的思维观念问题,也暴露出国家机关“职责不分”,监察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甚至消极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思想和现象,理应引起高层领导和公务员管理机关的警惕和深刻思考,反省工作的不足和欠缺。
“《永远在路上》”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专题片 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更让人开眼的是周本顺违法违纪的细节。周本顺年调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后,对省委提供的住房不满意,看中省军区大院中一个面积多平方公尺的两层小楼,命人装修后自己和秘书、司机、厨师、保姆共同入住。周本顺的两个厨师都是从老家湖南选来;两个保姆中,一个专门为他养宠物;保姆和厨师的两年工资达到上百万元。
按照官方定性,周本顺住房、厨师、保姆“超标”只算违纪,他还有一个违纪行为就是“不信马列信鬼神”。周本顺在多处住所内摆设佛堂佛龛,每逢初一、十五都按时在家烧香拜佛。他见佛就拜,进庙就塞钱,甚至家里养的一只乌龟死后,还专门为此手抄经文,连同乌龟一起下埋。
在违法敛财方面,周本顺也毫不含糊。他直接向一些老板以“借钱”的名义索要巨额资金,给儿子投到生意上。其中,他向湖南一位老板一笔就“借”了一千多万元,这些钱当然都没有还。
在片中,满头白发的周永康说:“我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的事实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我再次表示认罪悔罪。”曾立志“生进中南海、死入八宝山”的蒋洁敏说:“我的犯罪事实是清楚明确的,犯罪证据是真实和确凿的,我认罪悔罪,供认不讳。”
星语: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周本顺、白恩培,这些中国政坛曾经响当当的人物,又在他们熟悉的媒体——中央电视台上亮相了。只不过,没有了官位的光环和化妆师的修饰,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平凡甚至懦弱,哪里还有当年端坐主席台上的威风?在官场,像周本顺这样形象分裂的“双面人”不在少数,而这些“双面人”并非一开始就是个“坏蛋”。正如周本顺本人所说,他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 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这不仅是周本顺等个人的悲哀,也是体制的悲哀。试想,一个靠自身奋斗从农村打拼出来的贫家子弟,在经过“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并手握重权后,居然变成自己曾痛恨的贪官,追根溯源,周本顺等人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也不能将罪过都归咎于个人品质。制度安排、政治风气和社会环境都为周本顺等官员的腐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均收入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与人均GDP增速基本一致。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增速为6.7%,扣除人口总量自然增长因素,按年自然增长率推算后的人均GDP的增速约为6.2%。
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认为,尽管从直观看,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低于GDP增速,但从可比角度看,即人均数对人均数进行对比,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速略高于人均GDP增速。另外,按现价计算,居民收入增速还高于GDP增速。
其中,居民主要收入项增长速度比较均衡。居民收入由四大项构成,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项基本收入,第四项是影响居民间收入分配的转移净收入。
前三季度,三项基本收入名义增速均在8%左右。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7.9%,主要是部分服务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科教文卫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部分抵消了采矿、制造、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的工资增长较慢甚至下降的影响。
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元,增长8.0%;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元,增长8.2%,其中人均出租房屋净收入增长12.8%;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元,增长10.3%,其中,人均离退休、养老金收入增长10.9%。
星语:小编在朋友圈看到个段子是这样的:有一老外问他的中国同事,中国的GDP,一季度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还是增长6.7%,真的有这么巧?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同时想了想,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在中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全国居民收入这事,也可以同样来说。但不得不说的是,让一个本来应该真实但大家都知道不真实但在发布之后又要让外界看着真实还真是有点为难相关部门啦。能做到很多数据这么巧,还真不容易啊。
END
民间思想库|企业智慧库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yx/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