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取消音乐类考级上热搜,委员痛心现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3月9日消息,3月6日晚,“建议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冲上微博热搜,讨论度始终居高不下。这条建议来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在目睹了太多因考级而来的乱象后,作为音乐工作者,他决定发声呼吁。

考级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它的存在究竟弊多还是利多?取消考级真的现实吗?在这场围绕音乐教育展开的网络争论中,类似的问题被接连抛出,网友们观点各异。方兴未艾的舆论漩涡中,音乐考级,的确走到了需要反观自身的路口。

委员呼吁

背离初衷,现状不改不如取消考级

全国政协委员、国交首席指挥李心草

“音乐考级的目的,在于促进艺术普及教育以及社会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李心草说。但显然,种种现状“已经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掌握的原则,也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真的感到痛心”。

于是,李心草建议:有关部门和专家应认真讨论、研究、论证考级的教学大纲制定、曲目制定以及最后的考试方式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加进一些辅助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真正的认识、培养对音乐真正的兴趣。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变现状,不如取消考级。

现状痛心

“痛恨音乐”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

音乐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美育教育中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能陶冶情操,给予人们很多正面思考。但李心草发现,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儿童没能从音乐中收获愉悦和启迪,反而“痛恨音乐”。究其原因,李心草认为,这与目前的“考级”制度有关。

李心草看到了音乐类考级带来的很多后遗症。“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是许多孩子和家长学乐器时抱有的想法,目的相当功利,至于是否热爱音乐、是否能在音乐中获得某些思想,反倒成为了次要因素。为了尽快拿证和“跳级”,日常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打磨考级曲目上。有的老师为招收更多的学生、标榜自己的水平,直接把考级教程作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只涉及几首考级曲目,范围之外的作品则几乎不加以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能如愿拿到了一定等级的证书,他们的读谱、视奏等基本功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都不扎实,连乐曲的作曲家、历史背景、音乐表现内容也常常一无所知,“只有进度,没有质量;只有音符,没有音乐;只有考级证书,没有真才实学”。在练琴考级的过程中,非正常、超负荷的身心压力会让孩子们对音乐失去好感,从而逐渐开始厌恶音乐,长远来看,他们一生的美学观都可能受到影响。

网友热议

发泄不满,取消比调整更引人注目

在音乐类考级早已成为产业链甚至一种社会现象的当下,李心草坦言,提出这些想法,他考虑了很长时间:“音乐类考级是一块大蛋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和机构的实际利益。”李心草的顾虑是有道理的。3月6日晚,“建议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的词条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破亿次。仅在一条相关微博下,评论就超过了条。

在网友们的讨论中,“取消”二字远比“调整”更引人注目,成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yx/16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