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播报法学家茶座先睹为快第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60107/4755379.html

《法学家茶座》先睹为快

何家弘

12月的第二个周末依然是繁忙的。8日,我给人大法学院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反腐败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讲课,主题是“国际反腐大趋势”。9日,我应邀参加了法学院学生举办的“明法学术月”讲座,主讲“足坛腐败与体育道德”。

不过,我在工作之余坚持“积极休息”的原则。周六下午,我参加了人大法学羽毛球俱乐部的活动,高强度对抗地打球两个小时。同时,我们还商定了“第十二届‘法学家茶座杯’法学教授羽毛球邀请赛”的一些筹备事宜。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大半年的约稿、审稿、改稿,第49辑《法学家茶座》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即将付印。顺便说一句,参加这届法学教授羽毛球邀请赛的所有选手都会获赠一本新鲜出炉的《法学家茶座》。

下面与大家分享这期《法学家茶座》的目录与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何家弘品茗最宜少而精

法治漫谈

王利明从造反思维到法治思维

徐彪“传统法”正义的再认识

朱与墨法治的异化:一个权利义务化的样本

何家弘民主不能以德为本

法学札记

林来梵宪法学的滑铁卢

周珂从司法图腾说起

刘品新呼吁新检察监督

法苑随笔

莫纪宏思想在于运动

王立明在青藏高原追寻“法治梦”

王新兵法官与律师:三尺法台,如何相处?

徐家力律师如何开拓知识产权业务

热点聚焦

周详强制猥亵罪的证明难题

——电影《魔鬼代言人》与甘肃女生自杀事件评论

车浩寻衅滋事罪:打流氓与耍流氓

陈明涛高价药企真的可恨吗?

域外法治

李居迁非政治机构里的政治冲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的以巴危机

郭烁民权灯塔——金斯伯格

杨立新探访卢森堡

史海钩沉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决书两则

韩涛猜谜破案:古典司法中的别样技术

身边法事

卓泽渊自得园的记忆

韩大元钓鱼的乐趣

左坚卫刑辩往事

茶客论剑

马小红学派:中国法学界必须直面的问题

孟勤国学术争论应是蓝天净土

黄风对外逃人员引进缺席审判制度弊大于利

后生论法

赵进华“原心定罪”自由谈

谢君泽一个技术男的法学情怀

书城夜话

丛立先当代中国法治随想

李志刚历史的“多面”与法官的“明眸”

高德塞“洗冤运动”与“亡者归来”

高文勇中国经验与与巴西实践

卷首语

品茗最宜少而精

《法学家茶座》于年8月问世,已经走过十六个年头。回首望去,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既有阳关大道,也有崎岖小路。

年春天,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金明善社长和李岱岩编辑来到北京,找我商谈编辑出版《法学家茶座》的事宜。该社于年推出《经济学家茶座》,社会反响很好,金社长就想扩大门面,增开连锁店,同时推出《法学家茶座》、《社会学家茶座》和《历史学家茶座》。当时,我正痴迷于法学的通俗化,对此创意很感兴趣,便欣然受命。

法学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它汇集了人类智慧的成果,凝聚了人类思想的精华。然而,法学又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应该具有大众的品格。法治必须以民为本,以老百姓为本。没有人民的法治意识,就不可能有现代法治国家。为此,法学必须走出脱离世俗的“象牙塔”,步入寻常百姓家。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普法”和“科普”是同等重要的。当然,“普法”不仅是普及法律知识,而且要普及法的精神,要让老百姓了解法治的思想和原则。

“文化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的法学开始复苏。经过二十多年的继承、借鉴、开拓、积累,各部门法学初具规模并形成学者梯队。其中既有老一辈法学大师,也有中生代法学翘楚,还有新生代法学才俊。一些才华横溢的学者在完成法学的“原始积累”之后,开始寻辟蹊径,不仅创作高端法学的“阳春白雪”,而且撰写通俗法学的“下里巴人”。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报刊也开设专栏,发表法学的杂文随笔,譬如《南方周末》和《北京晚报》。

笔者年轻时曾有“文学梦”,后来随“情缘”步入法门,便心无旁骛地研习法学,从中国人民大学到美国西北大学,一直到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SJD)。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那蛰伏心底的“文学梦”复苏,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成为小有名气的法制文学作家。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杜培斌通过检察日报社的郑十凝找到我,希望我牵头创作一套“法学解读小说”。他们还找了几位有文采的法律学者,如贺卫方、皮艺军、范愉、王大伟、汪勇。但是那套书未能成功,后来只有我、皮艺军、范愉成书出版。我那本书的名字是《黑蝙蝠·白蝙蝠》,即后来收入“洪律师探案集”的《黑蝙蝠之谜》。那段时间,我也给一些报刊撰写法学类杂文随笔,并结集出书。年,我的第一部随笔集——《毒树之果——美国刑事司法随笔》由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我的《域外痴醒录》作为法律出版社推出的首批“法苑随笔丛书”之一与读者见面。年,我在《北京晚报》主笔了一年的“法苑杂谈”专栏,那些文字就结集为《法苑杂谈》,由检察出版社于年出版。这些就是金明善社长邀请我主编《法学家茶座》的缘由。

与山东人民出版社签约之后,我就打出“法文化”的幌子,开“茶馆”,请“茶客”。说实话,我开始组稿审稿时还是颇费心力的。虽然我事先都向作者解释了《茶座》的风格,但是有些约来的稿件还是穿着学术论文的外衣,于是我就要耐心地与作者沟通甚至代为修改润色。第一辑《法学家茶座》于年8月出版。作者阵容堪称豪华,几乎把法学界的名人才子一网打尽。按文章排列顺序,首批“茶客”包括:张军、信春鹰、周振想、田文昌、张明楷、邓正来、舒国滢、苏力、许章润、谢鹏程、王晨光、姚辉、黄风、贺卫方、范愉、皮艺军、景汉朝、湖舟(胡旭晟)、朱景文、刘武俊、廖明和宋飞(访谈徐显明)、杨立新、范忠信、方流芳、许崇德、郭明、江平、高铭暄、汤啸天和房保国(品评京沪法学家)、张桂勇(记述马克昌)、陈忠诚、尹伊君。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现如今,有些人升任高官,有些人名声大噪,有些人笔耕不辍,有些人颐养天年。然而,首批“茶客”中已然有人仙逝,包括新中国法学开拓者许崇德和马克昌,也包括中生代翘楚周振想和邓正来。《茶座》的老板金明善亦属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惜。

《法学家茶座》的文章不同于法学专业论文,属于思想性和可读性俱佳的杂文随笔。其中,既有对法学法治的思考,也有对身边法事的解读;既有“茶客论剑”中的观点对峙,也有“名家访谈”中的对话交流。不仅法学家们用通俗的语言说法讲法,如莫言、张扬、何申等文学家也来品茗谈法。在法学“八股文”盛行之时,《茶座》文章让读者耳目一新,颇受学人喜爱。在青年学者中,阅读《法学家茶座》悄然成为时尚。经过数年努力,《茶座》不仅有了自己的品牌风格,而且成为推进法学通俗化的重要领地。其发行量曾高达每期三、四万册,而且出版周期从每年四期增至每年六期。年的春节前夕,我们还在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了“《法学家茶座》十周年茶话会”。名家云集,高朋满座,那场景记录了《法学家茶座》的辉煌。

然而,《法学家茶座》的发展遭遇“冲击”。第一波冲击来自媒体。许多报刊相继开设法学随笔专栏,有些亦取名“茶座”、“茶桌”等,瓜分走许多作者和读者。与这些报刊相比,“以书代刊”的《法学家茶座》有先天的劣势。第二波冲击来自学界。受“功利主义加形式主义”之风俗的影响,各高校的评比、晋升职称、获取学位等,都要看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于是,一些“核心期刊”变得门庭若市乃至“洛阳纸贵”,而《茶座》文章不算科研成果,疲于压力的学者们自然就减少了撰稿的动力。第三波冲击来自网络。近年来,网络科技突飞猛进,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思想的传播方式。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ngwanbaoa.com/wbyx/13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