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群总编辑出席并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列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建平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鲁亚副院长、《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研究团队及相关科研人员以及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晚报》等新闻媒体的相关人员出席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
观点摘编
皮书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视野中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以年度北京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
从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四大专题,分析年北京文化发展新进展、新成就和新动态,并结合当前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需要加强三个文化带之间的统筹与协作,加快编制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发挥各方力量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需要加强历史文脉梳理,深化文化内涵挖掘,急需制定和出台对三个文化带的文物遗存和资源整理归类以及保护利用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文件;
需要重视三个文化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全国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北京城市总体文化空间结构乃至京津冀文化空间协同发展格局中进行总体规划,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逐步建立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立体多维的保护模式,不断加强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及京津冀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合作的保护机制;在名城保护结构层次上,以老城、中心城区、市域、京津冀四个层次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和空间限制,构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保护带、文物遗址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传承协同机制。
坚持“物”的保护和“文”的传承结合,克服历史名城保护中的重物质挖掘轻人文发掘,重物态保护轻价值传递的倾向,在尊重和保护好历史名城物质性载体的同时,积极挖掘历史名城文化内涵、人文价值和文化精神。
重现古都风貌和传统景观特色在整体城市格局中的空间构成和文化构成,在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中融入城市生态总体环境,重视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可持续延展,打造生态文化保护精品。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化服务模式,提高首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和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向城市综合体发展,有效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有机联合公共文化和相关文化产业,构建功能多样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
盘活现有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资源,不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化和细致化发展,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的公共文化需求,把公共文化服务落实到实处。
推进公共文化云等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拓宽文化服务途径,增强文化服务效能。
继续实施和拓展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和公益演出等文化服务配送体系,建构层次多样、分布合理的城市图书供给体系和城市阅读空间。
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激发文化创造、创新和创意活力,不断增强文化创意力和文化创意竞争力,持续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文创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打造在全国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和创意之都。
进一步加强相关弱势文化创意产业功能的支持和建设,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有力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整体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平和能力。
进一步加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创新中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决策咨询机制,确保推动文化创造创新创意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五倡导全民阅读拓展阅读空间~年度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相关数据显示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也充分证明了北京全民阅读的群众基础、品牌影响和阅读推广成果。
但也存在优质场馆数量有限和分布不均;藏书量小、书籍旧、质量低;环境条件较差,馆员素质有待提升;社区图书馆员年龄偏高,学历层次偏低;新型阅读空间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等问题。
建议政府与社会化力量合作,依托现有街道图书馆资源,联合办馆,形成新型的馆店结合模式;采取政策倾斜、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和大型商场与民营书店、图书馆合作;提供实体书店补贴与图书购置优惠政策,为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励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扶植阅读推广体系的建立,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
六促进文化财政金融创新文化财政领域,继续完善各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创新文化消费支持方式,细化文化财政扶持政策,联合金融机构助力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文化金融领域,银行不断深化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众筹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PPP模式升级服务文化产业,资本持续聚焦文娱产业。
不断完善扶持项目的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完整的运作机制;
加强中小微文化企业专属金融服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考虑中小微文化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推出最适合中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
谨慎面对文娱资本市场,不能盲目投资已经处于市场红海的文化产业项目,防止“投机取巧”。
七推进旅游发展以保护、创新、共享、协调、开放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传统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国内市场继续发展,加快“旅游+”平台的结构性创新,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与区域协作。
北京旅游业逐渐由点状发展延伸为全域发展,由速度通道切换为品质通道;
承担一定的国家形象建设使命,鼓励将中国文化基因和大国风范的国家形象在旅游层面体现、外化并传达;
鼓励旅游产能参与文化创新和文化推广战略,加强旅游视角的文化创新,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在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充分利用冬奥会契机,把握文化旅游消费者对冰雪旅游呈现出高需求、高期待的特点,进一步增进政府对冰雪旅游的推进作用。
八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文化协同发展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协同发展方面的人才缺失、文化协同发展建设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造有利的协同发展环境;
整合三地优势文化资源,打造京津冀文化品牌;培育和引进文化展演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人才,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新媒体形式加大对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建设的宣传力度。
《北京社科之窗》长期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界征集稿件。稿件内容应为学界信息、学者观点、学人感悟等。
来稿请至bjskzc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