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今日答疑: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清末民初,中国经历了两次国人办报高潮。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

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更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这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

图为年创办于北京的《万国公报》

(1)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报刊数量多。年和年,全国各地创办的报刊达90余种。

办报地区广。深入到长沙等内地城市。

报刊种类多。除了一争论建厂的综合性抱看得到迅速发展外,还出现了专业报刊,纯商业报刊,文艺娱乐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

图为年康有为创办于澳门的《知新报》

(2)第一次办报高潮的主流

尽管出现了各类报刊,但主流仍是维新派主办的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各地维新派报刊的主编往往就是当地维新运动的领导,核心人物。

从办报方式来看,维新派从“开民智”“育人才”的总体思想出发,把办学报同办学会,办学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组织里,报刊的编辑同时又是学会的骨干和学堂的教师,学会(或书局)为报刊的出版和学堂的开办提供各种条件,学堂为报刊学会,培养和输送人才。

图为年创办于上海的强学会机关报

(3)开创性成果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

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

年9月,随着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近代报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二次办报高潮。

图为年彭翼仲在北京创办的《京话日报》

这次高潮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武汉,其中尤以于右任的“竖三民”著名(《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四个问题):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招致中国被瓜分

保皇派力量悬殊,思想落伍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

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

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

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共产党报业

以《政治周报》为标志的国民党报业

以史量才的《申报》为典型的民营报业。

这三种类型的报业,基本上构成此后三十年中国新闻事业的总体格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办报宗旨:“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

宣传内容: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并旗帜鲜明的反对封建主义,批评孔孟之道,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一代青年。

新闻工作改革

开创自由讨论之文风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新文风的出现

副刊的革新

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发展:徐宝璜的《新闻学》以及黄远生,邵飘萍等一系列职业名记者的出现。

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附:

活动召集令

考研的hero们,经历了考研这场千军万马的战争,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即将考研的小兵们说呢?

他们对用肖秀荣什么的可还是一无所知呢!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们你们的故事~下星期我们会出一期关于你们的考研经验分享帖,敬请







































白癜风在线咨询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9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