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吃席兴折菜
在鱼台乡村,遇到红白喜事,亲戚朋友去赴宴,有一个多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折菜”。就是吃宴的时候,把没有吃完的剩茶剩饭打包带回来,然后七荤八素的折在一起,回家温热,一家人又是一顿美餐。各种菜折在一起,不仅不会破坏菜的鲜美,反而会增加平时家常菜里没有的味道。
关于“折菜”的来历,由来已久,也没有个确切的说法,但有一个民间传说让人信服。相传过去,吾乡有一户人家,婆媳两个相依为命,家境比较困难,尤其是婆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衣食住行都是媳妇照料。
后来呢,有一次媳妇需要去一位亲戚家赴喜宴,婆婆不能跟随。因为平时生活比较困难,儿媳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她去赴宴,有好吃的东西,自己省下不吃,给婆婆带回来。于是,就随身带了一只空碗,把碗放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每上一道菜,媳妇就把菜夹一些,放在碗里,直到几道菜上齐,媳妇碗里的菜也满了,她不吃,只是随手要了两个馒头充饥。这样,不多占别人的菜,自己省下的那份回家端给婆婆。
这故事虽然没有姓名与详实的地点,但让人感觉可信,说明咱鱼台民风厚朴,孝贤成风,家家能尊老敬老。
记得我小时候,一个村子里,如果一家有红白喜事,会把村里所有不能亲自赴宴的老年人统计一个数字,然后派人把饭菜送到家里。当然,这菜不是折的,是选择适合老人口味的豆腐、鱼肉之类,专门量身定做的。
尽管如此,折菜的习俗一直盛行,尤其是近些年,乡村的宴席似乎有一种铺张之风,这和生活条件提高有关系,几个人围成一桌,各种鱼肉海鲜开始端上来,分量之大,让人敞开了肚皮也吃不完的。甚至,有办宴席的人家,以省下的饭菜多不觉得浪费,反而以此为荣。这种情况,折菜是必然的,把省下的菜打包带走,连吃加拿的。
别忘了折菜,就成了每次赴宴之前的一句提醒,同样是乡村生活里一种厉行节约,生活好了也不能浪费。赴宴的时候,很多人依旧带着餐具、食品袋之类,为方便折菜。
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去赴宴,一边吃,一边打包。中途上了一道整只的烧鸡,刚上桌,大家相互客套,他见机接过话题:“大家都不吃啊?不吃我可打包了。”别人再不好意思下箸,这烧鸡就被他揣了回来。
去年冬天,我家有长辈去世,回家奔丧,丧事和喜事一样,都要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但发现现在设宴的方式变了,各种鸡鸭鱼肉的食材,全部混在一口大锅里,乱炖,从厨师那里就帮着人把菜折好了,就餐的时候一人一口大碗,边吃边加菜,直到吃饱为止。至于折菜,等所有的人就餐后,剩余的,就可以让大家打包带走了。
这算是一种新式“折菜”法,移风易俗,即保留了传统,又节省了食材,且环保卫生。
刘东华,鱼台县鱼城镇夏庄村人,职业撰稿人,网站、杂志签约作家,《渤海早报》年度专栏作家。作品发表于《散文》《美文》《文苑》《杂文月刊》《山东文学》《特别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