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报纸,出现一个新版面,说起来很容易,但其实也是难度颇高的动作毕竟都市报竞争激烈,大江南北几乎每张报纸都开辟了评论版面或者栏目,由评论员、专家和读者用文字就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时事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一个新闻和生活一样需要解读的时代,民众的表达欲望也日趋强烈
作为晚报的老读者,可能很多人不会想到2006年2月15日之后,他们看晚报会多一个习惯:翻到16版,找到那个字体与众不同的文章,痛快一读,拊掌称是16版有什么?“北京论语”
那么,现在每天都被资讯包围着的读者,是不是喜欢这枚“好蛋”呢?答案来自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来电中“从‘北京论语’出世,就喜欢上它了无论从内容、版面以及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对我北京晚报电子版在线有极大的吸引力每天都把这个版面装订起来,闲时拿出翻翻,每每都有新意……很钦佩你们能搜集到多方面、多层面的问题,并且有理有力有节地分析得那么透彻不仅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而且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和认知社会问题、社会知识有人说《北京晚报》没什么新玩意儿,我说,不!就冲‘北京论语’这个版面,每天花五毛很值!”(当时尚未调整价格)“非常喜欢‘北京论语’的‘今日快评’,几乎篇篇拜读因为每篇文章都是那样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爱憎鲜明而不苟”“在那个称‘民主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疯狂而残酷地实行文字狱的时代,扼杀了邓拓先生等三位贤士的‘三家村’当那个漫长而又短命的年代过去后,‘今日快评’完全可以与‘三家村’媲美”
和当年的北京晚报官网“百家言”不同,“北京论语”的稿子,大部分都是编辑自写,尤其是头条,分量重频率急,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没有对社会生活的缜密观察,没有深思熟虑的独到见解,是难以应付如此艰巨的工作的有30年新闻工作经验的苏文洋会开玩笑说这是“吃杂粮,每天下好蛋”
在2006年,北京晚报评论部的人员构成是:主任苏文洋,主任助理白宙伟,评论员侯江、姚丽颖后来,因为奥运会工作的需要,白宙伟同志被借调离开,美术部李嘉同志于2007年加入,评论部成为“四人组”2008年,姚丽颖也调入其他部门,来自晚报五色土副刊的张丽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成员从那时起一男三女、一主任三编辑的结构一直延续至今苏文洋、侯江、张丽、李嘉四个名字也成为16版的常驻
基于此,当时晚报编委会北京晚报广告部电话的领导们一次次开会,一次次研讨,和集团领导共同决策,决定成立北京晚报评论部晚报总编辑任欢迎,副总编张明非、李光和当时的主管副总编谢星文多次与评论部的编辑进行沟通
7年来,每周一到周五,伴随着一篇篇酣畅淋漓的文章,苏文洋这个名字被很多人牢记他会在嬉笑怒骂之中,揭开几乎所有的垄断暴利行业的画皮,戳穿各种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替普通百姓说出他们最想说而又说不清的话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张丽 /文李刚/takefoto
网络评论日益兴盛,网评时效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交互性更高、参与度更大、开放性更好但是,网络评论门槛低,一些网民发表言论时,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或者情绪过于激烈,不能够以建北京晚报晚报电子版设性、创造性的态度和架构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报纸的时事评论,因其可信赖性,往往更能够站在理性和公平正义的制高点上报纸的时事评论不仅可以充分地反映民意,甚至对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做好工作都是有裨益的可以说,时事评论日益成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也成为提高报纸竞争力的法宝之一
苏文洋主任在给热心读者签名
历史上,北京晚报一直不缺乏自己的声音,从曾经名满天下的“燕山夜话”到名牌栏目“百家言”、“一夕谈”,从散见各个版面的新闻配评、编辑手记以及后来的“新闻快说”,一辈又一辈的北京晚报人薪火相传终于在2006年,“北京论语”作为言论专版,在2月15日出现在《北京晚报》
白癜风出现扩散是什么导致的白癜风能根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