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座美丽的山海之城全国晚报ld

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桑巨变。40年来,“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台州声名鹊起,而要让这张“台州名片”传遍全国、走向世界,则需要更多的渠道传播和推广。

从11月8日至1月1日,由中国晚报协会和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全国晚报总编“魅力台州山海行”大型采风活动将正式启动。

期间,来自全国60多家知名晚报总编组成的采风团将上山下海,深入乡村企业海岛,感受台州风光,采访台州智造,了解大陈岛垦荒精神,从总编的独特视角反映台州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抒写台州的新时代新风貌,让“台州故事”在全国各地生动“讲述”。

昨日,应邀参加活动的总编们陆续抵达台州,一起听总编们聊聊“台州初印象”。

邂逅一座美丽的山海之城全国晚报“大咖”的台州初印象看经济、谈文化这是一场“寻根之旅”

任欢迎(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晚报原总编辑)

昨天上午抵达台州,趁着下午空余时间,任欢迎去了一趟天台山。任欢迎笑着说:“以前总听人说台州是个‘小地方’,这半天时间转下来才发现,台州‘地方不小、道场很大、收获满满、值得一来’。”

对于这次“魅力台州山海行”活动,任欢迎认为办得恰逢时机——全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从高速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而民营企业的转型正是全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台州转了半天,我发现许多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台州,比如缝纫机、汽车、智能马桶等。”任欢迎说,“前阵子我在日本看到,当地出售的许多智能马桶盖,产地就是中国台州。”

任欢迎告诉记者,通过未来几天走访几家台州当地的龙头企业,总编们能深入采访,探索民营企业的真正活力所在,并借助全国晚报的渠道,讲好台州民营经济的故事。如此,既能打响台州“制造之都”的经济名片,又能通过相互学习借鉴,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对台州、对各地都是利好消息。

“从经济角度来说,台州是全国民营经济起步发展的源头,因此此次活动可以说是一场‘寻根溯源’之旅。”任欢迎说,“今天下午去的天台山,既有佛教千年古刹,又有道教南宗祖庭,可谓佛宗道源,因此也是文化层面的寻根活动。”

台州的“草根力量”令人瞩目

廖伟(重庆晚报副总编辑)

刚下飞机,抬眼望见晴空万里,廖伟忍不住拍照发了朋友圈,惹来朋友们一阵羡慕:“好蓝的天。”“这一个月来,重庆只有三天放了晴,今早出门时还在下小雨。”这一抹“台州蓝”,令廖伟对台州的印象加分不少。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早在中学时代,李白的这句诗就令廖伟对台州向往已久。

之后,他又在书中“结识”了更多的台州人物。“最有意思的是济公和方孝孺,他们一个处江湖之远,一个居庙堂之高。济公是草根的代表,大慈大悲,又拥有大智慧;方孝孺是文化人的代表,忠勇刚直。”廖伟说。

在他眼中,台州的民营经济,也是对江湖与庙堂有机融合的诠释。作为“草根力量”,民营企业在台州四处散发,遍地开花,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虽然我之前没到过台州,但是,台州民营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我是早有耳闻的。”廖伟认为,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台州有许多值得重庆学习的地方。

在他看来,重庆与台州,这两座城市也有相似的“基因”。“两座城市的个性开放、包容,同样都在发展汽车、制药、智能产业。”

台州的活力、魅力和实力

胡建红(长沙晚报副总编辑)

“采访之前,我们应该先彼此祝贺一下。”胡建红注意到了,“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刚揭晓,长沙和台州齐齐上榜。他把此次台州之行,称为“两座幸福城市的结缘”。

“虽然是第一次来台州,但是,刚下飞机,一股亲切感就扑面而来。”胡建红说,“台州与长沙的地貌很类似,台州是山海水城,长沙是山水洲城。在文化底蕴上,两座城市也有相似之处。”

从机场到酒店,一路上,台州的城市风景飞掠而过,令他迫不及待想去逛一下,领略这座城市的美好。

短短几个小时的相处,他对台州有了初印象:这是一座充满活力、魅力、实力的城市。

“台州的吉利汽车,是中国人的骄傲,在长沙也卖得很好。”胡建红希望,自己能够把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带回长沙。

一本戚继光连环画种下“台州印象”

王晖(合肥晚报副总编辑)

虽然之前从未到过台州,但在王晖心中,早已种下“台州印象”。王晖告诉记者,每次提到台州时,总会联想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戚继光”,另一个是“黄岩蜜橘”。

先说戚继光。王晖说,“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众所皆知,台州临海还有戚继光纪念馆、戚公祠等古迹,让戚继光的英雄故事代代传承。“虽然戚继光出生在山东,但其祖籍在安徽定远,因此在我们家乡,也有许多有关戚继光的故事和传说。”王晖说,“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戚继光的连环画,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次终于能来戚继光抗倭的地方,自然是十分高兴。”

黄岩蜜橘名播天下,销往各地,王晖在合肥也时常品尝。但尝过酒店房间里招待的黄岩蜜橘,王晖还是赞不绝口,认为更新鲜、更正宗!王晖说,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单里就有黄岩中国柑橘博物馆之行,像台州这样,将当地品牌产品用文化包装起来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我觉得台州的文化牌打得非常好,文化建设也非常成功,能将各种特色产业赋予文化内涵。”王晖说,“得知几天后去一江山岛,我就事先做足了功课,到时候要好好感受山海台州的魅力。”

台州有很多张“金名片”

戴平(扬子晚报副总编辑)

浙江,戴平来过许多次,台州,他却是第一次来。

“台州的‘金名片’很多,许多的示范区、出口基地、宜居城市、最佳商业城市等荣誉,都被台州收入囊中了。”戴平说,“我还听过一句话,‘走遍苏杭,不如温黄’。”闻名不如见面,借着这次机会,他终于能如愿以偿。

“最具幸福感城市,台州实至名归。”从雾霾包围的南京到蓝天白云的台州,戴平有感而发。“宜居”也是他对台州的第一印象。

刚下榻酒店,戴平就收到了一份小惊喜。“平时,我就喜欢用玻璃杯泡茶,这个玻璃杯上还刻了我的名字,这份礼物真的很用心。”戴平告诉记者。这份来自于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的纪念品,为每位嘉宾私人定制。

对于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戴平充满了期待。他读的是历史专业,恰好,一江山岛战役和大陈岛垦荒的历史,他十分了解。当同行的媒体人问起时,他还热心地答疑解惑。听说接下来的行程里有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他显得兴致盎然。

“台州是一块神奇之地,尤其民营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戴平也期待着,走进台州知名民企,收获更多的惊喜。

期待去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王福庆(太原日报社党委委员、太原晚报总编辑)

此次台州的行程,最吸引王福庆的,是赴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采风活动了。说起台州,王福庆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小时候从电影、书籍中看来的解放一江山岛的画面,“因为从小崇拜解放军,所以对这些红色景点,有着特殊的情感。”

坐着车子从温州机场到酒店,王福庆一直看着窗外的景色。“特别是到台州境内的时候,特别兴奋,一直盯着窗外看,不想错过任何一处风景。”王福庆说:“我去过浙江的温州、宁波等地方,却是第一次来台州,但对台州之前也有过了解。”

“台州是一个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城市,和我们太原黄土高坡的风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王福庆认为,台州依山傍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而且这也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历史上走出过许多名人,无论是文学、政治还是军事,都活跃着不少台州名人的身影。

提到台州,王福庆还有个印象就是吉利汽车,“我特别想去吉利汽车厂去看一看,很遗憾这次活动没有这个行程,希望下次来台州,能有机会去走一趟。”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得特别好,而且台州的很多产业,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很值得学习。”

王福庆告诉记者,这次回去,还要带很多黄岩蜜橘回家,“除了把台州的特产带回去和家人、朋友、同事分享外,我还要把这次在台州学习、交流的东西,也和他们一起分享。”

台州好空气,让人印象深刻

李晓俊(湖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湖州晚报总编辑)

“这是我第三次来台州了,之前两次来这里,没有细细欣赏,这次终于有机会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台州了。”在李晓俊的眼里,台州是一座山水之城,既有山的硬气,也有水的柔美,值得细细品味。

台州的空气,真的很好,这是李晓俊对台州最深的印象,“这几次来台州,总享受到台州的好空气。”李晓俊说,前段时间,他的大学同学会就在天台开,同学们还一起游了国清寺,那里独特的风景、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给这场同学聚会增添了不少亮色。

“提到台州,就不能不提到民营经济。”李晓俊对台州繁荣的民营经济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民营经济是台州最具活力的一支力量,在台州,从工业到交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民资的身影。”李晓俊说,台州的民营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为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很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

在李晓俊看来,台州除了民营经济之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这里有山有海,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旅游的发展前景也很好。“其实,湖州和台州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两地在文化、旅游建设方面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文明”“幸福”台州两块招牌名副其实

李生正(颍州晚报总编辑)

在酒店会面,李生正对此次活动接待给了个五星好评。“这么一场大型活动,不光要有雄厚的财力人力,科学的调度、紧密的组织和高效的运作都必不可少。”李生正说,从下飞机到酒店,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却已感受到台州这座城市的美好,城市环境、规划、道路、绿化等方方面面,都具备开放性现代化城市的规模。此前听闻台州已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而这次来台州匆匆一面,李生正就已觉得台州的这两块招牌名副其实。

对台州人的印象,李生正最早是从浙商群体中得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安徽就有不少浙商前来创业,其中大多数是台州和温州人。”李生正说,“他们吃苦耐劳,真诚热情,给我们当地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李生正介绍,颍州所在的安徽阜阳一马平川,而台州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土地上建起如此城市规模,而且人均GDP也非常之高,值得很多内陆城市学习。此次台州之行,就有几家台州优秀民营企业的走访,李生正说,通过这几天的活动,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台州的经济和文化,回家向当地读者讲讲台州故事。

台州人的热情,让我觉得温暖

葛红霞(辽沈晚报经营中心副总经理)

第一次来台州的葛红霞,对台州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前对台州的了解,只停留在地图上,知道这座沿海城市距离台湾很近,但离我很远。”她说,“没想到这次这么幸运,能有这么近距离了解和接触台州的机会。”

天高云淡、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这是葛红霞对台州的第一印象。“这次来台州,让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感受到了南方别样的风采。”葛红霞说,在北方,现在这个季节,经常是雾霾天,山上也是光秃秃的,没想到在这里,不仅看到了蔚蓝的天空,还能看到满山的绿色。“这里的环境和空气,让我很难忘。”她说。

乘坐车子进入市区后,葛红霞看到沿路的街道干净、整洁、漂亮,这是台州留给她的又一个印象。她说,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些都是台州的名片。“我会把这里的美,告诉我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大家有机会都来近距离了解这座城市。”

“这是我第一次来台州,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台州人,台州人的热情,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和温暖。”葛红霞说,“这次来台州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了解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对台州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来源:台州晚报

TheEnd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白癜风怎么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1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