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预览:
赏优雅兰花学植物知识
来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小记者们首先参观兰科植物大棚。“我先不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小记者们自己找找看。”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花卉研究室主任陈之林说。
一字排开的架子上,植物绑在木板上居然能活、一些植物没有长在土里而是埋在碎石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市府路小学五(1)班的小记者李馨艺问。
陈之林介绍道:“兰科是世界上植物领域最大的科之一,不少于种。它又分为三大类,我们常见长在地面上的,包括贵阳市的市花“春兰”都叫地生兰。正如小记者看见和提问的,不少挂在架子上,绑在木头上的植物叫附生兰。木头就像它们的家一样,它们找个地方住,却不吸收树的营养,所以叫附生而不是寄生。在热带雨林树冠的上层,它其实是一个大花园。里面就有很多的植物,它们不长在地上,而是附生在树上。另外还有一类,它们叫腐生兰。这一类的兰花,如果它不开花,是看不见的。它们长在地上,不进行光合作用。
农科院老师讲解多肉
兰科植物还很精巧、神奇,极易辨认。花有花瓣、萼片,其中一个花瓣特化,称之为“唇瓣”,它起到了昆虫降落平台的作用。兰科植物都属于虫媒花,需要昆虫来给它授粉。因此它有各种吸引昆虫来给它授粉的机制。比如:昆虫为了吸收蜜,就会来到花团中心,而兰花的花粉沾染到昆虫的身体上,接触到另外一朵兰花的时候,就有可能实现授粉。“兜兰就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种,也属于最为珍稀的一种。”陈之林手捧着一株兜兰向小记者们介绍道。
捧呆萌多肉学种植经验
了解了兰科植物的相关知识后,小记者们又来到多肉植物大棚。长得像熊掌一样的熊童子、长得像石头一样的生石花、外表清雅的广寒宫、群生的茜之塔······看着这些萌萌的小家伙,孩子们的问题更多了。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澜首先跟孩子们表达了一个观点,多肉植物种植除了好看之外,养它总能带给大家一种美好的体验,这种美好的感觉无论是写成日记还是与玩得好的朋友交流,形成一个小圈子,共同探讨彼此种多肉的经验,这才是养多肉最大的乐趣。
家长拍摄的作品
之后她捧起一小盆像是胖胖的树根样的植物问小记者们,这是多肉吗?回答是和回答不是的都有。
“其实它也是一种多肉植物。”据杨澜介绍,肥厚多汁的,我们都称为多肉植物。我们通常看到的大部分多肉都属于叶片膨大、肥厚。第二类是茎秆肥厚,例如我手捧的这个。而家里常见的吊兰,它的根须非常的粗,白色透明,它就属于第三种,根部肥厚。
离开多肉植物大棚前,杨澜分享了养多肉的小诀窍:通风、光照、待土完全干掉以后才浇水。浇水的方式也有讲究,需要由下往上,利用土壤的吸水性,将土润湿。通常情况一个月一次即可。
品美味草莓看艳丽桃花
小记者们来到草莓大棚,边吃香甜可口的草莓,边听园艺研究所研究员钟霈霖介绍草莓知识。据介绍,草莓在贵州有两种栽培方式,一种是在大棚里栽种,11月份便可以采摘,还有一种种在露天,每年的3月中下旬、甚至到4月才能上市,所以大棚栽培经济效益要好一些。
草莓的颜色现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并以红色居多。市面上销售的巧克力草莓、牛奶草莓,其实就是一个草莓的品种,并非使用巧克力或者牛奶种出来的。另外,草莓在春季会长藤,藤长了一段时间后,会长苗,遇到土以后就会长根,从而长成一个完整的苗。虽然草莓是多年生的,但是在生产上他们采用一年一栽。
家长拍摄的作品
一般来说,大棚里的草莓还比较清洁,由于草莓没有皮,且很薄,因此,在清洗的时候可以去掉萼片,保留好草莓蒂,使用淡盐水浸泡3至5分钟,再用清水清洗一下方可食用。
离开大棚,来到户外欣赏桃花。省农科院果树所吴亚维副研究员表示,桃树除了观赏性特别强外,它还结果子。就果面来分,分为毛桃和油桃两种。现在通过科学家育种,已经能将桃子的毛退掉,比如现在已经有了油蟠桃,它表面光滑,但是形状却是扁的。
小记者作品
1
完美的农科院之行
晚报小记者贺子航实验二小三(4)班
旧游时节好花天,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告别冬日的严寒,我们迎来了草长莺飞的春天,顶着春日里的绵绵细雨我们随小记者团来到了位于花溪区的农科院。
来到农科院我先参观了兰科大棚,这里有各种不同的兰花,在陈老师的介绍下我知道了贵阳的市花是兰花。陈老师摘下一朵兰花让我们细细观察,那白里透着粉红色的兰花是由三个外瓣,三个捧瓣和一个花蕊组成。近闻没有香味,远远的闻才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还发现有一种兰花是长在树上的,问了陈老师才知道这种兰花叫做附生兰,只生长在热带的丛林里。
小记者认真记录
参观完兰花我走进了多肉植物的大棚,这可是时下最时尚的一种植物,我可算大开眼界,见到很多花鸟市场根本没有的种类,有各种颜色,青的、粉的、紫色的。有的长得尖尖的,有的长得圆滚滚的,还有细长的,也有椭圆的。一朵朵,一簇簇,憨态可掬,萌萌哒惹人怜爱。我还认识了“猴尾”,因为它长了一条长长的弯下来的藤所以起名叫“猴尾”。真想选几盆自己中意的带回家,但是农科院是培养基地,是不能带走植物的。
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走到了种植草莓的大棚,老师摘下许多草莓让我品尝。我拿起一颗纯白色的草莓一口咬下去,名字叫“白雪公主”。原以为会很酸,但是一囗咬下去香甜味浓,柔嫩多汁,真是“完莓”。
编辑贺孝瑚:我们的小记者是一个十足的国学范,对古诗词的了解很是了得,文章开头的几句话,是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中的词句,原文是“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这些内容,小编也是靠百度才知道的。小记者没有原文引用,而是选用其中几句对春景的描写,很是恰当。另外,文章中对植物的描写也是非常准确,又带着点孩子的俏皮和天真,给你点个赞。
2
植物的世界
晚报小记者柳致远贵溪路小学三(3)班
近日,我们来到了贵州省农科院,首先来到兰科植物大棚,我看到了许多稀奇的植物。老师教我们如何拍照才能留下美丽的瞬间,然后听陈博士讲解兰花知识,“兰科”是世界上植物领域最大的科之一,平常我们只能见到普通的兰草等植物,但是今天让我大开了眼界,认识了许多珍贵的植物。后来,我们还去看了多肉植物,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学会了如何栽培多肉。
小记者学习怎样照相
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我们去草莓园的热情,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如何采草莓才不会破坏草莓的生长,如何清洗草莓才卫生。在草莓园,我第一次见到了白色的草莓,老师告诉我说它是草莓新品并且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白雪公主。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和美妙,在植物的世界里真的让我流连忘返呀!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按照活动的开展顺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文章虽然简单,但文通句顺,符合小记者刚开始写作的情况。多参加我们的小记者活动,多写文章,相信你会越来越棒。
3
给植物拍照我有办法
晚报小记者李牧谦华麟学校三(4)班
上个星期五,天下着蒙蒙细雨,也没有挡住我们去参观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脚步。
下午我们来到农科院,首先我们来到多肉植物大棚。这个大棚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几乎所有的多肉品种里面都有。有一种多肉叫猴尾草,它和狗尾巴草形状差不多,只是比狗尾巴草大。还有,狗尾巴草下面有一根像杆子一样的茎,猴尾草就没有。除了猴尾草,我还看到像莲花一样的多肉,像小石头一样的多肉等。听老师讲解,多肉只需要一个月浇一次水,这样它才能长得胖乎乎的。如果浇得太频繁,他就会长得瘦瘦的或者会死掉。
接下来我们去了兰科植物大棚,在这里我拍了许多照片。那些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照的“牛仔”模式拍的,因为我觉得这个模式光效比较好,所以我就选择了它。
农科院陈博士给小记者讲解
刚进门,我第一个看见的就是石斛。正好老师叫我们先自由参观,我就拍了不少石斛的照片。有些时候,我只是拍单株的石斛;有些时候,我把手机对着几株石斛一起拍。然后,我又把目光转向了兰花。有的兰花是粉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他们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在我拍兰花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兰草挡住我的镜头,我很不高兴。不过我突然冒出了个念头:像这样用草适当的挡着花拍出来的照片反而会有不同的感觉。于是我就这样拍了一些照片,果然很不错。拍完照片,我们还去参观了草莓和桃花。
雨越下越大,本来还要去看油菜花的,也只好取消,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仍然很开心,也很累,在回家的路上,我躺在车上居然睡着了。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除了描写多肉植物外,重点描写了他给植物拍照的体会和经验,这应该是这次活动中,这名小记者最大的收获,很多经验都是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出来的,而且这样的经验最实用。4
参观农科院
晚报小记者练露露
北京实验二小贵阳分校二(1)班
上个星期五,我来到农科院,先参观了兰科植物,然后来到多肉植物大棚。在这里,报社的张老师教我们如何给这些萌萌的小东西拍照。我们小记者纷纷拿出相机跟着学。
拍完照,我们又来到草莓大棚,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种叫“白雪公主”的草莓,吃着可香甜了。然后,讲解员告诉我们如何采摘才不会破坏它的生长,如何清洗才卫生。
细心观察兰花的小朋友
最后一站是桃园,这里的桃花太漂亮了。我们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讲解员的讲解,领略到了农业科技的独特魅力。
编辑贺孝瑚: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动笔写清楚这次活动的经过,就值得表扬,而且这名小记者的稿子文通句顺,对稿子结构的安排也符合记叙文的标准。希望多参加我们的活动,多写稿子,等到了大展手脚的时候,肯定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5
植物世界让我大开眼界
晚报小记者李馨艺市府路小学五(3)班
走进省农科院的种植大棚,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树皮,仔细一看,上面还绑着一些植物,并且正在生根发芽。不远处的架子上摆放着很多小花盆,里面的植物长得还很茂盛,花开得非常艳丽,奇怪的是花盆里面装的不是泥土而是一些小石子。眼前的一切把我都看懵了,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进了一个神秘的植物世界。农科院陈之林博士告诉我们:“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多的植物之一,有多种,共有三类,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像这些种在树皮上的就叫附生兰,它虽然长在树皮上,但不会吸收树的营养。”通过陈博士的介绍,我还知道兰花是我们贵阳的市花,叫地生兰。
小记者桃源行
吃着甜美的“白雪公主”草莓,看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摸着肉嘟嘟的多肉,不禁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这么美妙的植物世界!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没有记流水账,而是重点描写了她感兴趣的兰花,对其他活动的描写一笔带过,最后上升到环保的高度,提高了文章的厚度。
6
春游农科院
晚报小记者余紫梒
实验小学保利云山分校三(3)班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和妈妈还有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贵州省农科院参观。
老师将我们小记者分为两组,我被分在第一组,走进第一站,进入眼帘的是一个放满各色各样多肉植物的大棚,连门口的大黄狗都迫不及待的想冲进去,原来它也抵不住小多肉的诱惑呢。
我仔细一看:天呀,里面各色各样的有长满刺的小多肉,还有小石头一样的小多肉,它叫“长生石”。唉,这不是我正在养的像莲花一样的小多肉吗,和其他的比起来就显得太普通了。这颗像毛毛虫一样的,它可是属仙人掌科的多肉,根据“肉肉馆”的老师介绍,这里有很多是植物之间的杂交品种,它们生长在沙漠里,要贮藏很多水分,所以都长得肉嘟嘟的,可爱极了。
农科院草莓专家为小记者讲解如何挑选草莓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种满了兰花的大棚,里面满是稀奇古怪的兰花,有地生兰、附生兰,都开满了奇特的美丽花朵,好看极了。
接着,我们又到了种有草莓的大棚,里面结满了许多草莓,有红色的、白色的,有奶香味、巧克力味,我们都一一品尝,好吃极了。
最后到了桃花园,我心里想到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此时此刻我看得正兴奋,老师又把我们带到了一片油菜花地,金黄色的油菜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如同一片金色的波浪,美极了。
活动结束了,我还沉浸在那草莓的香甜中,那肉肉可爱的面孔中,那兰花的清香中,还有那金色的海洋中。真希望下次的活动更精彩。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观察力强,写文章很有表现力,在对活动的描写中,抓住了一个细节,就是门口的大黄狗想进入多肉植物大棚,用这个来体现小记者对多肉植物的期待和赞美。
7
春雨如酥
晚报小记者祝婧涵
花溪区第一实验学校万科分校三(11)班
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不停,这里成了真正的“贵阳”。在这春雨如酥的时节,我们来到农科院,赴一场春的约会。
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萌萌哒,十分惹人喜爱。淡雅的春兰吐露着芬芳。我们的脚步来到了草莓大棚,现在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草莓是我最喜欢的水果,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水果之王,因为它含有的维生素是水果中最高的。放在盘子中的草莓被我们一扫而光。看着坠在枝头的红色草莓,真让人流口水。哈哈哈!成熟的红草莓犹如阳光下小女孩的笑脸,红彤彤,喜滋滋;半成熟带白色的草莓宛如害羞的小姑娘,娇滴滴;那些白色的小草莓就是小婴儿,乖乖的睡着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吃过白色的大草莓呢?它可是比红草莓更加香甜可口。它有一个非常童话的名字,叫“白雪公主”。这是农科院研发的新品种,在菜场上还买不到哦。有想吃的小朋友就赶紧来农科院吧!
小记者品尝草莓
依依不舍地离开草莓园,我们来到了春雨中的桃花林。有的桃花已经迎着细雨艳丽绽放,花瓣上的露珠晶莹透亮,给粉色的花朵增添了别样的美丽。有的桃花还紧紧裹着花蕾含苞待放,它们是在等待很久不见的阳光吗?这些粉色的精灵,让我想起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仿佛走进了“十里桃林”的仙境中。远处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田,春风细雨中,花田仿佛披上了一层轻轻的薄纱,朦胧又神秘。
春雨如酥,柳条吐出了嫩绿的新芽;春雨如酥,田间的小野花悄悄盛开;春雨如酥,白色的李花绽放如雪;春雨如酥,辛勤的耕牛开始了一年的工作;春雨如酥,教室里又传来了阵阵读书声。
编辑贺孝瑚:这是一篇带点小文艺的稿子,特别是开头对天气的描写,对我们的城市“贵阳”进行了一番调侃,很有意思。另外,小记者在文章中对词语的运用也非常老道,但又不乏孩子的童真,让人读起来很有美感,非常不错的稿子。
8
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晚报小记者葛桂宏实验一小三(8)班
上周五下午,我怀着好奇心来到了贵州省农科院,大门旁的油菜花在蒙蒙细雨中低着娇嫩的头,像是在迎接我们这群小记者的到来。
兰花大棚里面有很多种兰花我从未见过,最令我新奇的是长得像猪笼草一样的兰花,它的学名叫兜兰,是世界一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它会设计一个美丽的大口袋,囚陷那些可怜的昆虫对它进行授粉繁殖。原来兜兰通过散发香味引诱昆虫到雄蕊上吸食花蜜,雄蕊很滑,昆虫一不小心就掉到口袋里,口袋后部长满绒毛,就像一架梯子。昆虫就攀着这架“梯子”爬到上面。当昆虫昏头昏脑地穿过这条隧道梯子到出口时,兜兰早已在大路旁边各“安放”了一个雌蕊,雌蕊吸着力很强,只要一碰到昆虫,一下子就把它身上的花粉团吸过来了。难怪兰花被誉为“地球上最聪明的植物”。达尔文在他的兰花专著中,惊叹兰花的繁殖途径“无与伦比”,“几乎尽善尽美”。
陈博士给大家讲解兰花
看完兰花,我们来到多肉植物园。多肉植物中的银月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种,它的起源也很美。据说银月原产自南非海拔米左右的山上。叶子外面有一层白色的棉絮状的表皮,因此呈现惊艳的白色!当地人甚至可以把银月叶子表皮剥下来干燥作为火种,因此该植物在南非语里被称为“火种树”。银月在淋雨后,叶片会变成绿色,干了之后又会变为白色,真是奇妙!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采访认真,对词语的运用恰到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假以时日,我们的小记者应是一个作文高手。
9
美丽的春姑娘
晚报小记者蒋向霖实验二小三(4)班
不知不觉,春姑娘又悄悄地回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们晚报小记者将跟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来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感受她的美丽。
参观前,晚报的摄影记者张老师告诉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人不要站在中间,而且要和镜头近些,这样才能凸显出背景里春姑娘的美丽;拍摄植物和食品时,要拍局部······
听完这些,我觉得今天我一定会拍出很多漂亮的照片。摄影课结束后,我们跟着农科院杨老师参观多肉植物。突然,我们被一个毛茸茸的植物吸引了,“杨老师,请问这是什么啊?”一个小记者问到。“哦,那是猴尾!”杨老师笑眯眯地回答。这个猴尾还真有意思,毛茸茸的立在花盆里,上面又弯成一条弧线耷拉下来,不就是猴子尾巴吗?
小记者认真听讲
兰科大棚里,我们在陈博士的带领下不但看到了美丽的兰花,还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兰花的秘密。草莓园的“白雪公主”白白胖胖,看起别有一番风味,还特别好吃!桃花园中的桃花,有的一枝独秀,有的成群结队,个个婷婷玉立,让我大饱眼福。
春天的农科院,是美的,是香甜的,是多彩的!我爱这春天,我爱这美丽可爱的春姑娘!
编辑贺孝瑚:小记者采访得很是认真,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记录了下来,但问题也来了,就是没有突出重点,不能一下抓住读者的眼球。
编辑:刘玲
贵阳晚报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孙维娜张志红赞赏
长按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北京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ys/1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