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对话题: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很多人都加入了追剧的行列。剧情紧凑曲折,反腐尺度大,说出人民心声,众多实力派老戏骨实力霸屏,贡献骨灰级演技,深受大家喜欢。我对其中贪官的心理做出了一些分析,刊登于《北京晚报》。
怕穷:贪污背后的黑手
赵德汉处长这个人物首几集就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骑着自行车,住着破旧的老楼,吃着炸酱面,厨房的自来水管滴着水,下面还在用脸盆接着。可就是这么一个将“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的人,在他的秘密豪宅里可是另一番景象:整整一道不透风的钞票墙,冰箱里床上满是现钞。这样一所豪宅一天都没住过,要被带走时还求着“再看一眼”。他清楚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可他却说:“我一分钱都没花。”贪污这么多钱生活却仍然贫困,真是又可笑又可气。
他是不会花钱吗?不敢花吗?如果贪来的钱不是用来花天酒地的享受,他为什么要贪呢?
他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这句话说出了他的内心深处最痛的点。他心底是贫穷的,即使现在已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可他仍然没有富足的感觉。他仍然过着穷人的生活,既是不舍不敢,也是不会。钱对他,其实也只有象征意义罢了。这一象征满足着他心里的匮乏感,使他就像是“闻着自己地里庄稼的味道。”
在马来西亚,医生和律师的社会地位与收入都非常高,他们完全可以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可我熟识的一个律师却常常兴奋地对我说,“哎呀你看这个,这个本来是xxxx,这次搞活动xxxx,我只花了多少多少,真是太划算了。我买了三个,你要不要也来一个?”而她本不用在意活动的,把参与活动的功夫花在工作上,所挣到的钱是远超于此的。
所以每年的“11.11”购物节,很多人会在巨大折扣的诱惑下,控制不住地购买很多自己平时不会买,甚至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不舍得花钱,但看到折扣就忍不住“占便宜”,这多是源自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父母亲常常哭穷,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上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过于看重金钱,而很难获得真正快乐的人生。
哭穷:投射贫穷的信念
不少人这么教育孩子:“你知不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的钱除了上学,就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你这真不懂事!”“家里没钱,就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大钱”。
不否认孩子会因为父母这样的教育而变得节俭,但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并且会因此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从小心里就有了贫穷的感受,孩子会特别在乎钱,有钱也不舍得花,以致于进入社会交际受阻。
教育孩子,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要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
不要告诉孩子,家里没有钱,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学,才能赚钱养家。要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不要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
我们要给予孩子爱的承诺,保证孩子内心的富足和安定。这样,他们才会成长得更好。反之,心底的缺乏和空虚就会控制孩子,甚至影响他以后的成长和人生。
逃穷:填补无底的深坑
我把这种心底的缺乏对孩子的影响叫做“幕后黑手”,它源自我们童年的恐惧,这份恐惧潜藏在心底,悄悄地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也是出身农民,穷到上大学,连鞋子都要靠同学周济。他的一生都在为了摆脱穷而奋斗的。但童年的匮乏是一个无法被填补的深坑,使他贪婪地追求权力和财富。他为此毫无下限,演出被整个官场嘲笑的“扫地”“哭坟”戏,身为一个省的公安厅厅长,他却带头包庇犯罪,扰乱公安执法,甚至杀人。
他的匮乏源自贫穷的童年生活,再加上经历了“权力的小小任性”,又在中了三颗子弹后学到了“英雄只是权力的工具”。终于他跪下了,他的理想和尊严被践踏直到自己也不在乎,无法认可自己。梁璐对祁同伟评价为“再下去连他们村的野狗也能收编为警犬了。”他肆无忌惮地为老家亲戚安排工作。正是通过这种大权在握,人们都有求于自己的感觉,满足对“认可”的需求,给自己安慰,以弥补心中的空洞。
如果说赵德汉摆脱不了的是贫穷和对钱的贪欲,那祁同伟更是因为贫穷卑微而对于认可产生无尽的渴望。难怪有人会这样评价:穷人家的孩子不适合做官。一个人在幼年越是缺少什么,他长大后就不自觉去追求什么,这就是人性。因为经历过贫穷,就会对金钱、权力更加的渴望,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而剧中正义代表如陈海、陆亦可等全是政法系统的二代,他们不仅在各方面的起点和发展资源上要优越于农二代,也不需要看领导眼色,攀附权贵。他们仕途顺利,不用想捞钱,情感上也相对稳固,所以,如果说他们更容易成为正义化身也的确能够理解。
止穷:打开心灵的格局
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要过怎样的生活,做怎样的人,主动权仍在我们手中。影响我们格局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匮乏,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格局和潜意识的观念。
一些信念看法可能束缚着我们的发展:诸如“我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我的人生就是穷,因为穷谈恋爱都是奢侈的”“赚大钱是要有后台、有靠山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这些想法局限着我们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它还会传给我们的下一代。通过以下几点,能提升格局,打破局限,避免“怕穷”“逃穷”和向孩子“哭穷”,而走向富裕之路。
一、以富人的心态来处事。
如果相信自己值得拥有,配得更好的生活。那就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意,因为知道自己有一天能有所回馈。也敢投资理财,不需刻意存钱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借给人钱时患得患失,借不舍得不借又怕丢面子,就是一种穷人心态;而借是我给得起,不借也不怕被人瞧不起,便是富裕的心态。
比如王大路,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生意上舍得投入,不会为了节约成本而用次品。与人相处时,他很为他人着想,却不屑套关系,走捷径。果然最终获得了生意上的成功。
二、学会施与。
一些没用到的书、衣物、用品,都可以捐人或送人。你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捐赠,去孤儿院或敬老院看看,一方面让他们了解社会,学会感恩和珍惜现在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学会施与,有一个富裕的心态。
剧中的陈岩石,在帮助大风厂度过强拆风波后,慷慨解囊拿出10万支持新大风厂的建设,并表示赔了不要赔偿,赚了不要利息,这正是一种施与。还有很多世界富豪,包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人都致力于慈善事业,甚至进行裸捐,这不仅是财富的结果,更是财富的原因,有“舍”才有“得”。
三、提升自己的价值。
如果能提升自己的价值,你追求的东西会自然来得到你的身边。而一味去追求,可能只是疲于奔命而没有收获。比如祁同伟,他希望能得到认可和尊重,可是试图通过权利和利益来得到的,终究不是真正的。向外求不过是缘木求鱼,只有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地获得满足。而易学习呢?他“不跑不送,只会干活”。可正是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在每个岗位上都尽到责任,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终于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与提拔。
做到这三点,我们可以正确地对待对待财富,面币而无过。
(参考本期《斩断魔手~身心一致的自我实现》)
程光辉(首发于北京晚报,欢迎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公众媒体转载需授权,谢谢!)
大家都在看
性格也能改变
会说话--影响和说服别人
与潜意识做朋友~学会爱自己
爱对NLP《专业执行师》工作坊
限30人〔小班体验式学习〕
哪里白癜风能治愈白癜风控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