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北京晚报》-9-版来访者栏目
引
我们的情绪就像身体一样会生病,如果您愿意分享心灵疗愈的经历,帮助更多有类似疑惑的人度过沟坎,欢迎加入我们的来访者家庭......
美丽而致命的“阳光型抑郁"
本期来访者:年轻而忧郁的护士Lily
梁明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讲师,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理工科硕士
01
干活最多,挨训最多
Lily医院,她年轻漂亮,业务能力又强,然而她却很烦恼。
一直以来,Lily都不会拒绝别人,这给她带来了特别多的困扰。
Lily是一名护士,本来事就够多够杂了,但同事只要说,这个我不会,你帮帮忙弄一下呗,Lily就应下来,最后搞得Lily成了单位干活最多的,挨训也是最多的。每天都这样度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所以Lily每天都想辞职算了,但总也辞不了,提了几次都被护士长给劝住了。不能拒绝护士长Lily痛苦,但留下来,对别人的要求不能拒绝,Lily更痛苦。就这样日积月累,医院总有一些突发事件,Lily身心疲惫。
而在生活中,Lily却总是被拒绝的那个人。比如Lily男友总是对她冷冰冰的,Lily说,他在书房看书,留给Lily的总是个背影,冷漠的背影,而自己虽然就在书房外,但就是进不去,好不容易进去了,结果他一句话能把Lily推老远,那种推明显是一种拒绝,赤裸裸的拒绝!
久而久之,Lily只能选择远远的观望,不敢走近,偶尔走近一次男友也会变着法让她走开。这种感觉太难受了,Lily形容像被捆绑着,除了看着他,什么也做不了……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干活的背后,其实是在找妈
Lily有一个明显的行为模式:不能拒绝别人,这里可以从自尊的角度进行分析,自尊的核心含义是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最初是从妈妈那里获得的,比如我会走路了,妈妈给予赞许的目光,我会画画了,妈妈给予肯定的眼神等等,慢慢地,这个孩子就能从这些赞许和肯定中获得满足,继而获得自信。
同时在这个被满足的过程中,孩子会把妈妈给予的赞许和肯定内化到自己的心里,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表现出来的就是可以自己鼓励自己,自己给自己肯定,而不再过多地从外界寻求赞许和肯定。
Lily的心理发育停在了不断找“心理学上的妈妈”要赞许与肯定的阶段,而没有成长到将这种赞许与肯定内化的心理阶段,于是她要不断地做事,不断地替别人做事来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满足,表现出来的就是不能拒绝别人。
了解到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懂得适时赞许与肯定的“心理学意义上的妈妈”,这个“妈妈”的作用就是逐渐地帮助Lily成长到内化的心理阶段,即她能够将咨询师的赞许与肯定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慢慢地她就不需要依靠咨询师或者外界去满足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当然,这不是咨询的全部,只是一个方面……
02
结束得猝不及防
一天,Lily提出想结束咨询。
Lily以为咨询师会像护士长一样,劝她留下来,结果“那我就来讨论一下结束……”
Lily很吃惊还有点伤心,心想,咦?一点留我的意思都没有!好歹我也咨询了半年多了……于是生气地说:“讨论,讨论什么?”
咨询师看着Lily,不说话……
Lily也不说话,俩人就这么沉默着,Lily以为会沉默好久,就像以前的某次咨询,她俩足足沉默了快十分钟,最终是Lily开的口。
突然,“讨论结束,关于结束,你是怎么想的?”
Lily说:“就是时间不太方便,总得往这边跑,太远了……对了,还是说说我和我妈吧,她昨天又和我打电话……”
刚开头就被“对不起,打断一下,妈妈的话题是一个新的话题,你今天想结束,我们还是来说说结束……”
啊?她就这么生硬地拒绝了我!Lily感觉有点不爽,凭什么,还打断我!Lily感觉像被咨询师推开了……她不禁又想起了和男朋友的关系。
“你想到了什么?”咨询师敏感地捕捉到了Lily的走神。
Lily故意语气比较生硬:“没什么!”
“你好像拒绝了我。”
Lily恍悟:“啊?是噢,我就这么自然地拒绝了她!原来我是可以拒绝的!”她仔细看了看咨询师,她的表情竟是如此轻松,好像还面带笑意,眼神中还有一些鼓励的味道……原来拒绝竟是如此简单!
这次之后Lily就结束了咨询,其实后来她也想过继续,结果咨询师的助理说她的咨询已结束,重新开始要按新的咨询费标准。听到这儿的时候,Lily的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那好,那就不约了!”这一次她也选择了拒绝,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
咨询结束后,Lily并没有辞职,而是开始尝试拒绝,拒绝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和帮忙,其间因此还被小人告状,但当时护士长直接就帮她怼了回去,这之后,Lily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而对于男朋友,Lily也有了自己的逻辑:我想离开,不用你推!我不离开,赶也没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拒绝了你,关系依然结束,心理咨询的角度是暂时的结束,不是说彻底解决问题了,更多的是来访者成长起来了,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了……
之前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拒绝”,这里可以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能拒绝”的背后往往有这样一个心理机制——我拒绝了他,我们的关系就破裂了。
所以“不能拒绝”中包含着“不敢拒绝”,就像Lily提出结束咨询实际是对关系的一种拒绝,这种“结束”在行为上是一种试探,情绪中更多地包含着害怕。
而咨询师需要评估目前Lily的状态,觉得她可以暂时结束了,就可以顺势“推”一把,当Lily有了一次新的体验——我拒绝了,但关系并没有破裂,疗愈就此发生。
Lily拒绝了心理咨询师,而咨询师给到的是鼓励的眼神,这对于Lily很有意义,她发现拒绝之后自己轻松,咨询师也是轻松的,这样的体验是全新的,会成为她新的维持关系的方式,即在关系中还有一种可能——我是可以拒绝别人的。
所以,Lily提出结束,表面是因为她说家远、工作忙那些理由,但根源上是因为她的人格已经强大起来,“不能拒绝”这个问题的疗愈应该告一段落了。咨询师早就注意到了这点,但就像植物生长一样,要瓜熟蒂落,咨询师一定要让来访者自己提出来,才更有利于她的成长。
附:
梁明霞与精神分析
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
预约咨询请加助理a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美丽而致命的“阳光型抑郁"
有一种谎言叫“善意的谎言”,有一种欺骗叫“为了你好”
请告诉我真相
写作是一种心情,记录的是真实的自己......《梁明霞与精神分析》平台约稿
本公众苯丁酸氮芥价格白癜风类型分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jehdnde.com/wbnr/9870.html